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讲诚信,展形象,开新局

讲诚信 展形象 开新局|亮出“硬举措” 提升“软实力” 商务诚信增添城市亮丽底色

“您好,我们企业想修复一下失信信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提供哪些资料?”

在包头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办公室,一家企业正通过电话向工作人员咨询信用修复相关问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该企业根据修复流程“线上”提交信用资料,7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企业信用修复。

近年来,我市将诚信建设工程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形成了多方合力的良好局面。2024年,包头在国家发布的全国261个地级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连续8个月稳居自治区第1名,最好成绩位列全国第2名。商务诚信建设,作为我市诚信建设工程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不仅为本地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优化了整个社会的营商环境,更为城市形象增添了亮丽底色。如今,“诚信包头”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正吸引众多投资者和城市建设伙伴慕名而来。

活用“红黑名单”

让信用管理有了“硬杠杠”

2024年,我市聚焦商务诚信建设,印发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及若干政策措施,严格实施奖惩。全市归集失信“黑名单”信息792条,守信“红名单”信息2130条,极大地提振了经营主体的精气神。

“商务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优化城市营商环境至关重要,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头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董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有效推进全市诚信建设工程,我市针对不同行业和经营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目前,我市在税收、劳动保障等32个行业领域、6.2万个经营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用好“诚信激励”

让守信者“一路绿灯”

“良好的信用记录不仅让企业渡过了难关,还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感慨道。

商务诚信建设向纵深推进,也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近年来,包头推动蒙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我市“信易贷”平台联合建立预授信模型。截至目前,平台入驻金融机构39家、经营主体11.73万家,发布金融产品437款,促成放款超过16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全面开通“个体蒙信贷”,鼓励企业靠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线上办信用贷款。

用活“信用修复”

让企业信用“变现增值”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市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市发改委联合市场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处罚信息联动信用修复工作的通知》,采用“线上+线下”受理模式,逐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流程,提高修复效率,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

“市发改委在信用修复领域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包头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章廷轩介绍,市发改委已在“信用中国(内蒙古包头)”网站公示受理流程和咨询电话,并安排专人进行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4354条信用修复申请。

除此之外,我市还创新推行“两书同送”制度,要求各有关部门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还需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提醒失信主体向有关部门及时申请行政处罚的信用信息修复。

完善“信用档案”

让经营主体拥有“信用身份证”

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在融资贷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准入等领域还能让企业享受信用“红利”。当前,我市推出“一户一档”工作机制,并设立信用“辅导员”,帮助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企业‘信用身份证’通过手机即可办理,登录‘信用包头’微信公众号在‘城市信链’小程序按相关步骤完成注册即可。”包头市信用促进会辅导员刘赋介绍。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诚信示范街区——“乔家金街”;并通过联合各旗县区发改委,走进各大园区,帮助企业建立“一户一档”。截至目前,已为400余家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在拓宽信用法规政策普及度的同时,能够引导企业厚植诚信理念,为我市打造一批诚信品牌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座精致的城,一城幸福的人。亮出商务诚信“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当下,诚信建设工程作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已成为经济发展关键中的关键、招商引资核心中的核心。

包头,这座释放强大“信”动力的城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扎根结果。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