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患有糖尿病,过年期间血糖没控制好,就去包医一附院做了抽血、验尿,年后又准备来包钢三医院看看,来之前想着可能还得再做一遍检查,结果大夫说我们之前在包医一附院的检查结果就能直接用。既省了钱,又不用排队折腾,真是实实在在的好政策。”在包钢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患者家属高女士说起我市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政策,不住地夸赞。
2月13日,记者走进包钢三医院现场了解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具体情况。接诊医生可通过登录检查检验互认平台,直接调阅门诊、住院患者在其他医院做过的检查检验结果。
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通俗地说,就是一次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多家医院共享互认。早在2023年,市卫健委就制定了《包头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加快推动全市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2024年,作为打造医疗高地重点任务之一,市卫健委积极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间核心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核心业务数据共享互用;2025年,我市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全面铺开,成为助推我市打造医疗高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我市2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截至目前,互认调阅频次达1.4万余次,有效打破医院间信息壁垒,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减少了就医费用。”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封红介绍,互认项目包括微生物、血液等41项检验项目和X线、CT等158项放射影像检查项目,基本覆盖临床常见检查检验项目;纳入互认范围的报告单上均标注“包头市HR”标识,这标志着在统一技术标准、质控标准的前提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于医生来说,可以有效缩短诊疗时间,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就诊效率;而且对于影像检查,例如MRI、DR、CT等,相较于纸质的报告或者静态的图像,我们能通过包头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看到患者的动态影像,黑白画面能不断发生变化、翻转,医生也能看得更全面、清晰。”包钢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医师刘开元介绍,“不论患者还是医生,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都非常欢迎。”
“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认可,当病情有变化相关检验结果与病情不符、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比较快的、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情况下,接诊医生还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具体病情灵活对待,比如,一位突发脑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虽然患者一周前在外院做过血常规检查,但因病情突然变化,那医生就不能认可这个结果,需要重新检查血常规,所有检查检验项目互认一定是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为底线。”包钢三医院医务部主任医师吴镝介绍,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简化就医环节,提高诊疗效率,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实实在在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项系统工程不能“一刀切”,针对特殊情况,医生应当自由裁量;同时,这也是一项复杂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将老百姓认可的好事做好。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扩大互认医疗机构和互认项目的范围,到2025年底实现地市内互认项目超过200项;积极推动呼包鄂乌周边城市跨区互认;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并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真正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封红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