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元宵节,一个全民的节日,全国都在过。每到元宵节,有着浓厚民俗味道的文化令人翘首以盼。
比如,这几天朋友圈里,各种踩高跷、扭秧歌、舞龙等民俗表演被刷爆,有形有感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很多当地人和外地游客“围观”。
首个“非遗年”还未走远,紧随其后的元宵节,依然延续着春节的喜庆氛围,热闹不减。与往年相比,近几年包头元宵节的民俗文化活动可谓是一年更比一年好。
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是包头打造民俗文化节的一大关键。
将传统民俗元素与现代巧妙融合,既挖掘文化根脉,又紧紧贴近时代,比如“金蛇贺岁庆团圆 民俗欢歌醉青山”“蛇舞盛世共辉煌,荣耀绽放庆元宵”等10余场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重现传统民俗的独特韵味,还融入了现代的创意与表现形式,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场兼具文化气息与欢乐氛围的元宵盛宴,让大家在参与中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对于现代人来说,喜欢一个节日,大抵是因为它代表着某种“老味道”,呼唤着浓浓乡愁。
而现在,包头人将传统文化越做越深,尤其今年春节期间,走西口老包头历史文化街区、“包棉1958”相继开业,这些充满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地方,一经亮相便成了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它们不仅保留了老包头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还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元素和生活方式,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成为了包头打造民俗文化节的又一“制胜法宝”。
毕竟,当下的元宵节,我们不缺元宵,追求的是实质性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这个元宵节,包头各个媒体平台通过转发、直播等形式,让更多人看到了天下黄河第一村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元宵夜的天空;手舞足蹈的社火表演,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热闹非凡的集市上,各种传统美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这些贴近现代生活的传统节日活动,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增添了现代气息,让人们在熟悉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新的惊喜与活力,这样的节日怎能不火?
如今,各类民俗系列活动正在不断扩大影响力。比如,在文化展示方面,面塑、剪纸、版画、糖塑等非遗项目进社区,还有特色文创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展销,让全市人民能够近距离欣赏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非遗技艺的精湛与传承的重要性;在文化体验方面,“邂逅火红年代 寻音包棉1958”弦乐时光音乐市集等活动,将音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空间,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此外,在2025年“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元宵节主场文化活动现场,包含公共服务、商品零售、文旅和非遗展示等内容的117个文明集市展位火热开市,带动本地企业与元宵节庆文化活动的有机融合,市民消费热情高涨,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大限度提高市民参与度与认可度,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最大限度展现传统文化实质内涵,这是我们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的目的。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头成功地将留在集体记忆里的节日味道,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包头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更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这样的节日,我们怎能不爱?
(编辑:吴存德;校对:张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