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瑾
《我在现场》一书取材自中国记协同名新媒体栏目,以第一人称视角,收录了众多一线记者的亲历叙述,配有大量高清图片,生动再现新闻事件现场的震撼瞬间,揭示鲜为人知的细节,展现新闻背后扣人心弦的故事,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
诚然,互联网时代采制新闻报道的方式有多种,但没有哪一种比亲临现场更可贵、更直观、更丰富、更接近真相、更引人思考。因为在现场,新闻工作被赋予更多勇气、更多激情、更多智慧、更多信息……
在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的采制轻而易举。但刘思扬主编的《我在现场》一书中开栏的话,让我深深触动,更加深刻领悟到,没有哪种新闻采制方式,能比亲临现场更具价值。
该书通过一线记者沉浸式的所见、所闻、所感,配合大量高清图片,将新闻现场的震撼瞬间和背后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们的身影穿梭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或跋山涉水深入偏远山区,挖掘基层教育资源匮乏的严峻现实;或逆行于危难时刻,记录灾难现场的惊心动魄;或在复杂的舆论漩涡中,抽丝剥茧探寻事件真相。他们用双脚丈量新闻的深度,用双眼捕捉时代的脉搏,用心灵感受社会的温度。
从战争的硝烟弥漫之处,到社会变革的关键节点,每一个场景都被作者生动还原。这些故事不仅是新闻的记录,更是时代的切片,让我们得以触摸到那些历史时刻的温度与脉搏。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我在现场》的记者们将其奉为圭臬。在报道企业污染事件时,即便面对各方压力,他们也毫不退缩,深入调查取证,采访周边居民、环保专家,用详实的数据、真实的细节,撕开企业违规的遮羞布,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他们秉持客观中立,不被情绪左右,不被利益干扰,这种对真相的执着追求,让书中报道经得起时间检验,更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新闻的力量——那是一种穿透表象、直击本质的力量,是一种守护公平正义的力量。
书中第五章中,记者深入涿州洪灾灾区一线,目睹了灾区人民在洪水围困下的坚韧,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传递洪水灾情等信息的同时,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与关切,对救援人员的敬佩与赞叹,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希望,让全社会看到在灾难面前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力量,激励更多人关注灾区、参与救援、奉献爱心。这也让我深刻理解到,新闻在报道中,不仅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理。
笔者认为,《我在现场》不只是新闻作品的汇编,更是新闻理想的生动注脚。书中记者们在现场奔波,言语间都是对社会的关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文字激励着我们每一位记者关注社会、思考问题,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新闻的魅力,领悟新闻人的坚守,汲取前行的力量。
(编辑: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