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女儿和孙女住进安康精神心理康复医院,生活环境舒适,两个人平静且幸福,满头白发的刘大娘猛然流下激动的泪水。她说:“这些年为了照顾女儿和外孙女,我精疲力尽,如果没有青山区残联、兴胜镇政府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刘大娘就迫不及待地来到青山区残联,将一面写着“助残济困功德高,正义维权为百姓”的锦旗送到青山区残联维权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喜明手里。老人激动得流着眼泪说:“孙主任,你们救的是两个家庭三代人,这份深情我们一生记得。”
孙喜明仿佛比刘大娘还高兴,从事三十年残疾人服务工作,他帮助过数不清的残疾人,但这次通过两地多部门联手,对智力二级残疾母女实现康复救助,还是第一次。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2024年6月,刘大娘找到孙喜明,没说几句就哭了起来。原来,她的女儿郝某是一名智力二级残疾人,十几年前嫁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乌兰不浪村,与丈夫周某生下女儿。因为郝某当时照顾不好女儿,刘大娘就将女儿、外孙女接到青山区兴胜镇的家中,没想到,这样的照顾一直持续至今。
外孙女逐渐长大,也查出了智力问题,照顾两个人的难度越来越大。刘大娘告诉孙喜明,随着她年岁渐长,加之自身健康问题,她已难以继续承担监护重任。更让她痛苦的是,远在乌兰不浪村的周某坚决不履行监护和抚养义务,使得刘大娘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逐渐陷入困境。
刘大娘说:“我真的走投无路了才来求助你们。”看着老人憔悴的面容,孙喜明深知其中的难度,依据惠残的相关规定,母女二人只能在户籍所在地享受相关政策,青山区残联很多工作“无从下手”。
“既然她上门求助,我就要想办法帮忙。”带着这样的信念,孙喜明先是电话联系了鄂尔多斯市残联,又找到大路镇残联的负责人,最终找到周某,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
青山区残联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面对复杂的人户分离问题,他们运用“有解思维”不断思考解决办法,组织兴胜镇、辖区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孙喜明经过细致研究法律,发现周某这么多年不管这对母女已经触犯了法律,并将这一意见发函到准格尔旗残联。准格尔旗随即调动当地的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找到周某解决问题。
长达半年的持续努力,在今年年初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准格尔旗大路镇政府、大路镇残联为母女二人办理了低保、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及特困救助等,青山区残联也对母女俩开展慰问,最终通过多方协调,将母女二人安置到包头市安康精神心理康复医院进行专业的医疗照护与精神康复服务。
进入安康精神心理康复医院,全新的环境让母女二人的情绪稳定了许多,看到女儿、外孙女得到了妥善安排,刘大娘悬着的心总算落下。她说:“最初找到孙主任的时候,我内心也非常挣扎,但我真的没办法了。有一段时间看到青山区残联和兴胜镇工作人员为我的事愁得眉头紧锁,我都想放弃,但他们一直坚持寻找解决办法,特别是孙主任,不断查阅资料、联系各部门,把我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现在女儿、外孙女有了这么好的安排,我打心里高兴,我就想说,生活在包头、生活在青山区真好。”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永峰;编辑:吴存德;校对:张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