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传统中国节,感受纯正老包头民俗。元宵节当日,老街区、黄河畔热闹非凡,主题游园、非遗展示、烟花表演等活动让市民在红火中感受节日气氛。
相约“原点”闹元宵
2月12日元宵节,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特别推出“相约原点,元宵闹起来”主题游园会,与广大市民游客欢度元宵佳节。
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记者 李强 摄
市民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开心地游玩 记者 李强 摄
开心的大头娃娃 记者 李强 摄
《原点记忆》城楼光影秀 记者 张群群 摄
大提琴表演 记者 李强 摄
欢乐秧歌扭起来 记者 李强 摄
市民游客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原点广场观看表演 记者 李强 摄
当天下午,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人头攒动,一场以包头原点为主题的特色主题演出在原点广场精彩上演。
热火朝天的社火演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聚集在原点广场周围。在孩童稚嫩的《包头原点纪》朗诵声中,十几位穿着不同历史阶段特色服装的舞蹈演员从原点广场到包头城楼一字排开,象征包头从古到今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百人马头琴、小提琴、大提琴、唢呐合奏演绎出恢宏磅礴的气势,奏出包头历史的厚重大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自古以来就有祈福习俗。当天,现场举办了颇具仪式感的祈福仪式,两名小朋友取用转龙藏的水与福徵寺的土种下包头市树云杉,为包头祈福。
现场还邀请草原英雄小姐妹之一的龙梅、北梁老居民代表等向大家致以元宵节祝福,他们还向大家发起倡议,呼吁大家保护老街巷,吸引更多人领略西口文化。主持人现场向大家征集老故事、老物件,鼓励大家传承好老包头文化。
随后,二人台秧歌、“重走西口路”模特秀、“华夏之邦”婚礼秀、原点快闪、万人大合唱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还有猜灯谜、转九曲等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游客一起闹元宵。夜幕降临,《原点记忆》城楼光影秀,国潮DJ演出等接续上演,科技与时尚加持,上元夜的热闹一直持续至深夜。
黄河岸边看红火
2月12日,“相聚包头黄河·邂逅别样浪漫”元宵节主题活动在“天下黄河第一村”拉开帷幕。欢乐秧歌、非遗展示、绚丽烟花……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传统民俗与现代娱乐完美融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
黄河岸边合个影 记者 常静 摄
歌唱表演 记者 常静 摄
“天下黄河第一村”焰火绽放 记者 祝家乐 摄
红火的秧歌表演 记者 常静 摄
家长带着孩子开心游玩 记者 常静 摄
“天下黄河第一村”灯火璀璨 记者 常静 摄
黄河岸边烟花璀璨 记者 祝家乐 摄
活动还未正式开始,“天下黄河第一村”主舞台前已聚满翘首以待的游客。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响起,社火艺人穿梭在人群中,翻飞的红绸与游客手机闪光灯交相辉映。
“以前都是在电视手机上看,今天还是头一次在现场看手工艺人制作,我还挑选到了非常喜欢的剪纸摆件。”李佳颖小朋友说。社火表演的同时,南北街上,剪纸、扎染等传统技艺展示区同样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在画匠营子剪纸社,剪纸艺人坐在桌前,手持剪刀灵巧地在红纸上舞动,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逐渐呈现出来。围观的市民和游客不时发出赞叹声,拿起手机记录。包头市摄影家协会成员葛先生告诉记者,他特意来到这里就是想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包头民俗。
17时30分,当落日为黄河镀上金边,古村迎来浪漫时刻。在树下咖啡举行的“黄河树下·情定终身”活动中,情侣们在系满红绸的祈福树下许下心愿,在满是玫瑰装饰的红墙旁拍照打卡,将笑容定格。现场还为1000对情侣送上了定制烟花。
暮色渐浓时,篝火晚会拉开帷幕。主舞台上乐队激情开唱,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不同年龄层的市民游客们自发聚在一起随着节拍摇摆,尽情释放着内心的欢乐。
“凤舞九天”表演在预告时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活动现场,巨大的凤凰在夜空中翩翩起舞,绚丽的灯光让凤凰仿佛活了起来,它时而展翅高飞,时而俯冲而下,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叹。来自深圳的游客喜妹表示:“飞天凤凰表演太震撼了,没想到包头的元宵节这么热闹,精彩的表演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
当晚最令人期待的当属盛大的烟花秀。20时,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各种绚丽的图案,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闪烁的星星。五彩斑斓的烟花与黄河畔的古村落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人们仰望着夜空,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天下黄河第一村”运营方负责人介绍,正月初一到初七,景区客流量约25万人,消费额约450万元,元宵节当天景区客流量约3万人。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康璐,邓雅鑫,岳宇乐;编辑:吴存德;校对:张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