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打造教育医疗高地

从“跟跑”到“领跑” 包头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

市中心医院医生在土右旗医院为患者做胃镜检查。(市中心医院提供)

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导管室内,一台高难度的心脏介入手术正在进行。这是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团队与北京安贞医院结构心脏病中心朱恩军教授在为一名66岁的主动脉瓣重度返流患者李大爷实施的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手术)。切口、穿刺、置鞘,送入导丝建立轨道……精密的操作将人工心脏瓣膜通过导丝轨道,精准输送到预定位置,历经50分钟,手术圆满完成。这台手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又一位患者重获新生,更标志着我市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一开始我们也想过去北京看看,可是老人的情况不太好,怕在路上出点事,再加上去大城市看病费时费力,我们都不知道该找哪位医生看。”李大爷的家属激动地说。“中心医院的员建平主任说TAVI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适合年老患者,而且会邀请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亲自手术,我们才安心。能在家门口接受北京专家手术,还能用上这么先进的医疗技术,咱们包头的医疗水平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从“看病难”到“家门口看名医”,从“北上广求医”到“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包头医疗卫生事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医在包头”品牌建设行动不断走深走实。

2月8日,我市举行“包头市打造医疗高地座谈会”。会上,我市医疗系统的9位医院院长、重点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代表围绕打造医疗高地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作了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实打实地推动这件民生实事取得更大成效。参会人员分别从各自领域交流发言,纷纷表示,临床一线医院科室的创新发展,将成为助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深刻变革、打造“医疗高地”的核心动力。

有序提升医疗水平

加强人才引进培育

过去,面对复杂疑难病例,患者往往需要辗转北京、上海等地求医。医疗事业的“跟跑”状态,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得本地医疗人才难以留住。

2023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全面打造医疗高地的实施意见,聚焦患者满意、医务人员满意这两个满意度提出了10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明确要把包头打造成为辐射华北、西北、全国知名的医疗高地,以高质量医疗供给满足高水平健康需求。

如今,包头市民对更高水平医疗技术的期待、对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的期待、对更加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期待,正从实施意见的纸面跃出,成为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目前,包医一附院风湿免疫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内科获批自治区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高标准建设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完成神经外科、肾内科两个‘医在包头’品牌学科年度目标;完成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及变态反应亚学科的建设。”在全市打造医疗高地座谈会上,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裴汉军介绍了在推进医院高水平建设方面的工作亮点。

“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在打造医疗高地的过程中,我市各公立医院苦修“内功”,以强化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诊疗方法,提升诊疗效果,为疑难杂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市卫生健康委也将考核重点指向了医疗技术水平和诊断水平,结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标准,助推各医院立足优势医疗学科不断实现新突破。

“打造肿瘤特色学科,要在人才引进上做文章。2024年,市肿瘤医院引进人才2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8人,研究生占比75%。同时,将符合条件的32名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编制数管理,22人纳入控制数管理。”市肿瘤医院院长白静介绍,医院还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目前自培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7人。2024年,医院选派青年骨干分别赴北京、天津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不仅如此,还给予高层次人才岗位聘任、福利待遇,以及生活补贴等政策倾斜。

做优做精技术创新

加深京蒙沪蒙合作

随着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开始向“领跑”迈进。各大医院科室纷纷开展技术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包钢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人工授精技术、减胎术、一代、二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全覆盖,2024年完成我市首例供精‘试管婴儿’技术。目前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已健康出生了近800名婴儿,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不孕患者带来了福音。”内蒙古包钢医院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杜海燕介绍,医院将构建分级诊疗网络,成立包头市生殖医学联盟,加大生育力保存技术推广,并依托现有基础,联合国内高水平生殖中心,推动PGT技术落地,实现遗传病筛查等高水平技术应用。

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通过京蒙、沪蒙等深度合作,我市一线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包头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能在家门口挂到上海专家的号特别开心,来之前我特意在网上查了詹琪佳医生的简介,特别专业、非常权威!过去带孩子去外地看病又费时又费钱,现在来咱们当地医院就能找上海专家看病,真是太方便了!”患儿母亲张雅萍激动地说道。

“看完上海专家的消化内镜手术后感觉受益匪浅,手术过程非常严谨,在用药、具体操作方面特别熟练,而且过程中毫无保留地给我们年轻医生讲了许多干货;上海儿童医院的医生定期来我院义诊、手术,将给我们带来更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包头市第四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王占强在现场观摩了上海儿童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顾竹珺的消化内镜手术后,不住称赞。

据了解,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专家定期受邀来包开展义诊、手术,以及学术交流。自2024年7月沪蒙合作协议签署以来,上海与包头6家医院携手开展了对口合作。上海已先后派出30余名专家来包开展巡回医疗活动,举行了8次学术讲座,特别是上海市儿童医院全面赋能包头市第四医院,与医院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进修合作协议,并接收了首批14名医务人员赴沪进修。

医疗资源下沉

优化信息系统

医疗高地的建设,不仅需要重点科室的突破,更需要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市通过建立医联体、远程会诊等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下,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查房,开展技术指导。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基层医生可以随时与上级医院专家进行病例讨论。

“现在,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昆区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医生说,“遇到疑难病例,我们可以随时请专家会诊,患者不用再跑远路了。”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作为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我市成立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将1/3门诊号源和1/4住院床位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截至目前,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派出专家开展门诊15448人次,会诊613人次,各类手术492人次。上转2711人次,同比提升20.43%;下转4020人次,同比提升36.9%。

除此之外,在白云鄂博矿区、达茂旗、土右旗、固阳县建设4个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均已挂牌,白云鄂博矿区、固阳县初步实现检验、心电、影像中心互通互认,逐步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通的医疗服务体系。

“王大爷,这是咱们卫生院给您拍的胸片,还有通过网上会诊县医院大夫给您出的诊断。”在固阳县下湿壕镇中心卫生院里,拍完胸片等待了十多分钟的当地村民王大爷就拿到了固阳县人民医院心电专科医生给出的远程影像诊断。

“在核对患者信息、完成拍片后,我们将结果上传至基层放射系统转到固阳县人民医院,县医院的大夫就可以进行远程诊断,检查和诊断在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下湿壕镇中心卫生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刘健彬介绍,卫生院从2024年10月开始实施这项工作,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县级医疗资源。

展望未来,我市“医疗高地”建设仍在继续。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落地,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将向包头集聚。临床一线医院科室将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从“跟跑”到“领跑”,包头医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竞争力,更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这背后,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是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包头“医疗高地”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