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书评|《食南之徒》:遗憾与奋斗中的百般滋味

□梁彦强

《食南之徒》以西汉为背景展开精彩故事。番阳小县丞唐蒙好吃懒做却机缘巧合被选为副使,与庄助出使南越国。在南越,他们遭遇诸多波折,先是受辱,后卷入国主蹊跷死亡一案。唐蒙凭借对美食的敏锐感知,从“枸酱”入手深入调查,其间历经牢狱之灾,又得人营救。他一路抽丝剥茧,发现背后复杂阴谋与各方势力争斗。回长安后,唐蒙借探寻美食之名筹备攻打南越,多年努力后,终率大军踏破南越,既报私仇,也助力汉武帝统一大业,情节跌宕起伏,尽显历史权谋与小人物的传奇成长。

“文学鬼才”马伯庸的新作《食南之徒》以汉代南越国的历史为背景,巧妙地将美食与人性、时代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画卷。书中的主角唐蒙,一个原本以“摆烂”自保的县丞,因一碟枸酱意外卷入政治漩涡,最终耗费二十二年光阴开辟夜郎道、平定南越,却在命运的裹挟中背负了无数遗憾。这部作品表面上是一场味蕾的冒险,内核却是对“遗憾与奋斗”这一永恒命题的深刻探讨。

唐蒙本是一个“躺平”的吃货,却在美食中窥见了真相:从蜀枸酱的辣意中嗅到政治阴谋,从莽草果的毒性中破解巫蛊谜团。然而,《食南之徒》讲述的故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叙事,唐蒙耗费二十二年修夜郎道,表面上成就了大汉的统一,实则背负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沉重代价。书中反复提及的“大局为重”,既是政治的逻辑,同时也是人性的枷锁,唐蒙最终平定南越,看似胜利,却未能改变“百姓为战争买单”的残酷现实。但书中亦存希望:唐蒙对美食的热爱、对真相的执着,乃至甘蔗的倔强,皆是人性中不灭的微光,正如马伯庸在《太白金星有点烦》中传递的信念——“哪怕有近乎不可能的可能,也要去做”。

唐蒙的遗憾与奋斗,最终交织成历史的褶皱——那里有栀子花开的坟茔,也有夜郎道上未散的瘴气,但正是这些褶皱,让读者窥见人生的价值或许不在于结局是否圆满,而在于是否在时代的困局中,坚守了内心的“至真”,正如书中所言:“吃到嘴里的遗憾,总比吃不到嘴里的完美要好”,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让遗憾成为奋斗的起点,而非终点。虽然并非每一段努力都能换回相应的回报,也并非每一个期待都能如愿以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或许能听到那些哭啼背后的故事,感受到那些质疑中的力量。即使有时等不到所有结局的圆满,也不必战战兢兢,因为每一个过程都蕴含着成长的种子。正如《人民日报》所写:“每种选择,都有代价;每种生活,都有遗憾。”与其抗拒遗憾,不如学会接受。因为,遗憾不仅是一种失落感,它更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的每一刻。正如这句经典的话所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接受事与愿违,而后尽力生活。”从现在起,让我们拥抱健康与快乐,保持乐观与善良,追求简单与幸福,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天的生活,不必担心时间不够,只要我们勇敢前行,每一个现在都是最精彩的时刻。

马伯庸的《食南之徒》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深刻的社会洞察以及对于人性的细腻描绘,不仅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也为寻求人生智慧的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或许这正是马伯庸想要留给读者的启示:在发展的洪流中,唯有以本真为锚,方能在遗憾的荒原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编辑: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