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一刻钟圈出美好生活

经过科学测算,一个人一般15分钟可以行走1000米-1500米,骑自行车可以行走3000米-4500米,而以15分钟为半径画出的圆是否涵盖了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近年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指标。

在包头,从2022年就开始建设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了百姓幸福生活,截至目前,已打造的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更是火热“出圈”,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近100万人。

在“圈”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在“圈”里,衣食住行健“五样俱全”,“圈”出的便捷、舒适和安稳,最抚凡人心。

“圈”出便利 遛个弯完成生活所需

家门口的图书馆。

室外的寒冷,总会让出行的脚步变得踌躇,但是对于居住在稀土高新区总部经济园的赵大爷来说,却不是个事。

“出门步行5分钟就有早点铺,小区周边还有菜市场、社区医院、理发店……遛弯儿的工夫,就能顺便买菜、办事、看病,非常方便。”赵大爷喜欢自家周边这几年的变化,这种业态丰富的环境,给他和邻居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黄河大街一处公交站的站牌旁,赵大爷仔细看着民族东路(南段)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导览图,指着上面的行政机构、教育资源、医疗配备、购物场所、广场公园等,高兴地说着从他家到这些地方的具体时间。

“方便”是衡量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迈出家门走几步,就可以买菜、看书、休闲、购物,这样的方便不仅在稀土高新区,在我市很多旗县区都有。

记者从市商务局流通科了解到,自2021年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来,市商务局牵头多个市直部门,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不断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022年完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11个,覆盖社区31个,涵盖商业网点3545个,带动就业约1.6万人,服务社区居民约18.4万人,基本实现了试点社区居民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

“圈”出幸福 家门口的变化很贴心

便民服务全覆盖。

“圈”里获得了便捷和实惠的居民,成为义务宣传员,更多市民开始期待自己也能入“圈”。

市商务局流通科工作人员韩利军介绍,2023年、2024年,市商务局加快推进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着力提高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积极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商业服务体系。

包头市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等19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包头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包头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我们鼓励各试点社区立足基本保障、品质提升两种类型,因地制宜做好分类建设工作。2024年通过验收的70个试点,涵盖商业网点30503个、便利店1212处、综合超市217处、农贸市场79处、生鲜店774处、早餐店1054处、小修小补点215处、托育机构155处、养老服务设施64处、运动场馆67处、其他各类业态网点26666处,服务社区居民78万余人。”韩利军说,这一组组数据是成绩,更累加起了市民的幸福指数,市民最期待的“家门口的变化”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

“圈”出特色 个性化服务百花齐放

如何让每一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服务好市民的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市商务局引导鼓励各社区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打造品牌。

九原区开元社区打造社区食堂,为独居老人、社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堂就餐及便捷的上门送餐等服务;运用“人和九原”等智慧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办证、线上查询业务,打造智慧社区;与安欣家政签订家政进社区入驻合同,采取嵌入式运营形式,为居民定期提供擦玻璃、保洁等便民及志愿服务。

达茂旗百灵庙镇艾不盖街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微影院”,为居民提供历史、搞笑、家庭等题材的电影。

昆区沼潭街道阿十社区聚力打造以党建为引领,集党务、学习、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蓄能站”,提供免费休憩空间、常用医疗设备及药品,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休息、物资补给等服务。

东河区杨圪楞街道南嘉园社区打造智慧养老社区和养老餐厅,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临托、助餐等一体化服务。

“圈”出惊喜 内涵和服务不断升级

近享医疗服务。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商务局在推进这项工作进程中,不断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让“圈”的内涵不断提升。

聚焦“一老一小”,“圈”里不断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707个,其中,养老机构64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等养老场所643个。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建设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目前全市共有155个托育机构,基本满足群众托育需求。

突出“一菜一修”,市商务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体推进,在农贸市场内部及周边集中布局“小修小补”业态,将农贸市场打造成各类便民服务的集成空间,让“小修小补”等各类生活服务业态有序规范回归百姓生活。目前,已创建完成的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共有784个生鲜店(菜店)、145个维修点,有效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及“小修小补”的需求。

韩利军介绍,我市在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对全市20个新型文化空间进行改造升级,拓展文化阵地功能。在具备条件的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分别设立图书馆、文化馆分馆114个和112个。组织举办了全市第二十四届“社区之光”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060场,进一步完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功能。

2024年,全市70个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通过验收,这批70个试点加上前两批30个试点,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达到100个,实现10个旗县区全覆盖。试点社区26类基本保障类及20类品质提升类业态齐全,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近100万人,居民满意度达92%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超3万人。

【记者手记】

15分钟不仅是时间标尺,更是衡量居民满足感、幸福感的鲜活刻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我市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完善社区周边业态,打造出更多有特色、有亮点的精品“圈子”,在切实“圈”起居民购物、服务、医疗、餐饮、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扑面而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永峰;编辑:吴存德;校对:张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