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辅警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执勤。记者 梁彦强 摄
尝一大碗弥香四溢的老茶汤,咬一口又甜又香的奶皮糖葫芦,喝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儿,胃里的暖意渐渐传至全身……历经精心修缮与改造,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这条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以全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大年初二,市民游客带着亲朋好友齐聚于此。该街区属于市公安局东河区公安分局回民派出所的辖区,记者也跟随派出所巡逻民辅警的脚步,探索这里的平安密码。自1月19日开街以来,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市公安局研究巡控方案、科学调配警力、强化周边巡防,把守护好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安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准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被称为西口文化发源地,正值春节,有很多返包的游子和市民游客慕名而来。这是包头的骄傲,也是我们公安民辅警的重点任务。我们一定要让游客玩得开心、玩得放心、玩得舒心。”市公安局东河分局副局长刘勇告诉记者,东河分局组织派出所、反诈、特巡警等数个警种联合“作战”,并与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对接,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联动精准高效。
“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一经开街便成为包头新晋‘网红打卡点’,市民游客蜂拥而至,街区人流量日均超5万人次,高峰期日均人流量更近10万人次之高。”市公安局东河分局回民派出所教导员薛磊告诉记者,全所民警辅警坚守岗位,让街区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薛磊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看他连续3天的微信步数,都超过了25000步。“就是拿我们的辛苦指数,换百姓的幸福指数嘛。”薛磊笑着说。
深入街区,人山人海。突然听到一阵啼哭,记者循着声音找去,正好看到找到妈妈的小朋友止住了眼泪,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角和执勤民警挥手。
“春节执勤期间,我们遇到的群众求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财物丢失,另一种则是小孩走失。”回民派出所民警程鹏宇告诉记者,家长与孩子走散,一边是焦急的家长一边是哭着求助的小孩,此时在街区巡逻的警察,就是孩子和家长“最信赖的人”,街区开街以来,他自己就接受群众求助16起,为群众找回走失小孩2人。
春节期间,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推出晋剧、二人台、呱嘴等数个节目,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街区,体验不一样的西口风情、包头魅力,让人流连忘返。一个个赶早的游客到傍晚还没有归意,更多的人流又向街区涌来。
天渐渐黑下来,民警辅警纷纷点亮肩上的警灯,继续巡走在人群之间,街区霎时间亮起一盏盏交相辉映的“平安灯”。这个春节,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因为“警察蓝”,多了一份安宁。警心为民,温暖常在。夜幕下的藏蓝身影、闪烁的红蓝警灯,是群众安全感的来源,更是包头公安让这片热土“烟火气”更暖、“新年味”更浓、幸福感更强的春节向往。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通讯员:刘译炜;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