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最后一批认真过春节的人

□陈永光

今年的春节来得早,元月份过两个年。

年味是什么?它可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涵盖了节日活动的全部。

年味是喜庆的氛围。张灯结彩、披红挂绿、锣鼓喧天、火树银花、美味佳肴是年味的外在体现;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是年味的内在蕴含。

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贴春联,家乡人称为“贴对子”。那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对联经久不衰,不知贴了多少年。它既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对健康长寿和幸福美满的期盼,又增添了过年的喜庆之气。

贴罢对子垒“旺火”,又称垒火塔,就是把整块的煤破成片状,依照大小合理搭配垒成宝塔形,塔中心放置木柴,便于点火。火塔有大有小,家庭一般垒的都较小,高一米左右。近年市场上出现了用煤粉压制的火塔砖,用它垒火塔,方便快捷,省了不少麻烦。除夕之夜点燃火塔,那熊熊烈焰,象征着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一顿年夜饭,阖家共团圆。那形似元宝的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特别是吃上饺子里的钢镚儿,孩子们高兴,大人也快乐。还有那鱼、那鸡、那隔年糕、那顶着红枣的大花馍,无不体现着美满幸福的生活、顺风顺水的人生、飞黄腾达的向往这些美好的寓意。

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桌前,边包饺子边看春晚。在喜悦与欢声笑语中,共享这顿一年一度难得的精神大餐,那种场景,那种氛围,充满着和谐与快乐。当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孩子们早已急不可待地要去户外放炮了。家长也陪孩子走出家门,这既是担心孩子安全,又是为了与孩子共享节日快乐。当礼花升空、爆竹震耳之时,大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大年初一,邻里乡亲互问“过年好”,道出了大家的美好祝福。每家每户,晚辈为长辈拜年,献上贺年礼物,长辈为孩子们发放压岁红包,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表达,更让年味醇香扑鼻。

春节假日里,少不了亲朋相见、家族聚会。三姑舅、二两姨欢聚一堂,互致祝福,畅谈各家的开心事,情真意切,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大家一边品尝珍馐佳肴,一边推杯换盏,体味美酒的醇香。尽兴之时,总有人高歌一曲,为场面助兴。也只有春节假日闲暇之时,亲戚们才有时间坐在一起,叙唠亲情,感受温暖。

假日里,文化大餐同样可口。人们三五成群,前往文化广场、博物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还有那冰雪王国、儿童乐园,去汲取知识、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又能增强孩子们的探索精神,享受节日的乐趣。

初一到十五,年味越来越浓。元宵节之夜节日氛围达到顶峰。民间社火表演、民俗文化展示、地方风味小吃,都给人们带来了眼福、口福。你看那一个个骑在爸爸脖子上撒娇的孩子,不也正在享受着美妙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怀念。然而,现在人们普遍感觉年味是越来越淡了,那些曾经红红火火的场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些曾经的美味佳肴也失去了诱惑力,那些约定俗成的仪式感也淡漠了许多,有的地方甚至连“爆竹声声”也难以听到了。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顾及过年的传统习俗,浓烈的年味被逐渐淡忘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微信段子,说现在的春节是靠一帮50后、60后支撑着,他们是最后一批认真过春节的人了。不觉有些悲凉。如此下去,年味还会延续下去吗?

让人欣慰的是,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编辑: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