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璐
1984年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作品《龙珠》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杂志上连载,这个大量采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要素,甚至连主人公名字都“照抄”的漫画到2018年全世界累计发行超过2亿5000万部,是全世界被改编为游戏次数最多的漫画,甚至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40年后的2024年,中国3A游戏《黑神话:悟空》面世,发售一个月在Steam平台上销量已达2000万份,收入超过9.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9亿元),成为了中国3A游戏的标杆,创造了中国游戏的新纪录。全新的人物设定、跌宕的故事情节、惊险的游戏打斗、极具挑战性的关卡、古典大气的中式美学、波澜壮阔的原声音乐、完全还原的中国古建……多种因素集合,《黑神话:悟空》在2024年现象级“破圈”。
作为一个从来不玩游戏的人,我已经听了近一个月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原声音乐,从网友写在音乐评论里的只言片语,便对游戏故事里的人物有了共情,也理解了为什么这样一个中国故事能够打动一众海外游戏玩家,跨越文化壁垒收获近乎一边倒的好口碑。
有外国玩家为了理解游戏中的情节而去翻阅《西游记》原著,还有国外网友恍然大悟:“原来‘悟空’不是日本的,而是中国的!”
那些因《龙珠》而认识“孙悟空”的国外网友,在40年后终于明白了他的来处。
不知为何,这评论让人从胸腔升腾起一股无以名状的骄傲,却还夹杂着委屈,如鲠在喉——
在40年前,任凭我们如何呼喊,有多少人会主动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没有可以“出海”的文化产品前提下,又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一个日本的漫画主人公是来自于中国?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当“00后”们穿着汉服自信地漫步在纽约时代广场,当如今的孩子们开始主动从古诗词中领略汉字之美,当我们认真凝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才会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才能找到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现在,当“80后”“90后”们去面向世界讲述一个中国故事的时候,总能让人感受到在40年前少有的自信与从容。
玩家在游戏中化身“天命人”,去探寻自己究竟是谁、“孙悟空”究竟是谁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寻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呢?当我们不再试图迎合他人的审美与趣味,当我们坚定我们自己是谁,向世界大大方方展示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时,功成名就来得水到渠成。
也许在1984年,中国之外的人们只知道那个《龙珠》里的孙悟空,但在2024年以后的将来,人们认识的、记住的、被感动的,将是《黑神话:悟空》里的孙悟空,真正的中国人的孙悟空。
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