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日根
日前,2024年度包头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发布仪式举行。活动发布了12个新闻事件和10位新闻人物,以及7个新闻事件提名、7位新闻人物提名奖,通过视频短片、人物访谈、节目演出等环节,展示了年度新闻和年度人物蕴含的力量。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有很多细节令人动容。
细节一:“我们”。发布仪式上,2024包头年度新闻事件的第一条便是:“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稀土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其中,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长子、重庆大学教授丁小中在视频中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丁教授说:“我父亲是1927年发现的白云鄂博铁矿,如今包头的发展,是我父亲做梦也想不到的,他在天之灵,一定会由衷感到高兴和欣慰”。
在随后的发言中,关于包头如何进一步发展稀土产业,丁小中始终说的都是“我们”,而不是“你们”。“每次到包钢都感觉像回家一样,非常温暖……”“我们的科研一定要上去……”“我们一定要精心规划、精心打造……”从丁小中教授的话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对包头的关注,更能感受到他把包头当成了另一个家,把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作为终身事业的使命感。
细节二:增长了半个包头。在“包头GDP增速领跑全国百强城市”的事件发布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晓华接受了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李晓华院长是研究中国经济的智库专家,观点含金量十足。他在视频中说,2020-2023年,包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3%,在全国百强城市中的排名从103位上升到72位,三年提升了31位,这对于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实属难得,也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找到可行的路子。
三年时间,包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半个包头,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气势,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期待。
细节三:她的自豪。发布仪式上,内蒙古文艺评论家李树榕在现场接受采访时的表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感染力十足。她回忆道:“我第一次来包头12岁,当我爸爸领着我在钢铁大街上走的时候,他告诉我,这是1966年的中国,仅次于长安街,最宽最宽的一条马路。”她说:“当我听到,全国的高铁,70%以上用的是我们包钢轨梁厂的(钢材),我作为一个在包头生活过的人,无比骄傲。”
在谈到包头文化高地的风采时,从“包头文学馆”到“首届包头艺博会”;从顶级艺术家齐聚包头到“美术家现象”持续升温,李树榕更是难掩激动、大加赞赏,希望包头这一文化高地不仅仅成为自治区的高地,而且成为全中国的高地。
细节四:羡慕忌妒恨。家明是来自哥伦比亚的马拉松跑友,同时也是一位居住在包头的自媒体网红。在“包马”的新闻事件发布后,他登台接受了采访。参加过那么多的马拉松比赛,体验过三十多个国家的不同赛道,家明还是觉得包头好。他说:“包头的赛汗塔拉,我每次有机会都会跟不同的人讲,给他们看我拍的赛汗塔拉的美景,他们都觉得包头很美。”“我哥伦比亚的朋友说,那么好的条件,跑步的人肯定特别多,他们就是羡慕嫉妒恨。他们现在都知道包头,希望有机会就过来”。家明说着也是一脸自豪。
细节五:一直拼、一直干。2024年,九旬老人葛桂林深情告白包钢一号高炉的视频火遍全网,老人哽咽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能击中网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虽然不是包钢人,却与包钢人共情了。
19岁就加入建设包钢大军的葛桂林,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包头人、包钢人,接力续写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的时代新篇。
在发布仪式上,作为新闻人物之一的葛桂林登上舞台。
“一代一代包钢人很明确,就是为了工业化,为了强国梦,所以一直拼、一直干,因此才有了现在的包钢。”葛桂林说。
当一个90岁的老人目光坚定地说出一直拼、一直干这六个字,很难不为之动容。
人们常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2024年度包头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发布仪式上的这几个细节,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包头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在2025年,继续这样努力的包头,一定会取得更多不同反响的成绩。在这些成绩里,也一定会有更多闪光的细节打动人心、照亮一个个平凡的你我。
(编辑:亢晓东;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