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乡村行 看振兴|包头深耕细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岁末年初,回首2024年,包头“三农三牧”以坚实的步伐,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一年,包头农牧人砥砺深耕,在稳产保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根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稳产保供

筑牢民生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重若千钧。

2024年,我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0.8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在土右旗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片片平整的土地,现代化的灌溉设施纵横交错,满眼生机勃勃的景象。“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粮食产量可以平均提高10%,并实现节水20%至30%,节药19%、节肥13%的目标。减少农田投入成本,还可以每亩农田节本增效超500元。”土右旗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裴建峰说。

据悉,到2024年底,我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237.97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6.18%,完成《包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3—2030年)》确定面积的84.9%。此外,我市积极推广玉米密植滴灌、一喷多促等技术,粮食生产实现面积稳定、单产提升、总产增加的“一稳两增”目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323.97万亩,产量超24亿斤,为“米袋子”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东河区华鹿农业工厂化育苗中心,记者看到一排排现代化的育苗温室,里面种植着各种蔬菜种苗。负责人介绍,这里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蔬菜种苗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周边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种苗保障。

设施农业是保障“菜篮子”的重要途径,我市以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为发展方向,对1.9万亩设施农业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了3个万亩、2个千亩设施种植园区。华鹿农业工厂化育苗中心建成,育苗1.2亿株,可满足4.5万亩蔬菜种植需求,带动8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生产。同时,引进西甜瓜、番茄、樱桃等新品种,并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适用技术,有力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让“菜篮子”更加丰富多彩。

畜牧业是包头市的优势产业。建华禽业成为自治区西部地区最大的蛋鸡生产基地,德康二期年出栏5万头仔猪项目稳步推进。达茂旗获评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地区。新增1个自治区级羊核心育种场和1个蒙古马保种场,实现了两项“零的突破”……

产业升级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2024年,我市农牧业产业发展强势崛起。固阳县下湿壕镇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市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携手共进;东河区荣膺自治区级产业园,全市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达到2个;招引区外投资项目31个,协议资金达335.5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乡村的经济血脉更加畅通。

在固阳县下湿壕镇,三城仁壕村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黄芪田间管理各个环节,实现黄芪产业的稳步高效发展。依托与同仁堂、扬子江药业合作,在田间地头设立摄像头、温度监测、全程水肥一体化监测系统……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区拔地而起,各种黄芪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在这里集聚发展。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下湿壕镇还将整合现有黄芪产业优势,力争到2026年实现黄芪种植面积2.89万亩,黄芪产业链产值达到4.65亿元。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那么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让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的“金钥匙”。2024年,我市农牧业品牌建设硕果累累,固阳黄芪获全球首发、全球地标优品奖项,并入围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小尾羊”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固阳县黄芪种植基地,金黄的黄芪植株为农户带来满满希望。项目负责人介绍,黄芪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当地农民张大姐说:“以前种地收入低,现在种黄芪,一年下来能挣好几万,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石宝镇腮吾素村周丽的农家小院里,干净整洁的鸡舍内,她和丈夫正在忙碌,看着日渐长大的鸡崽们,周丽对未来的生活同样充满期待。2024年以来,我市瞄准“庭院经济”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这一有效途径,在1个整乡镇、8个嘎查村开展“庭院经济”示范,引导农牧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增加家庭收入。通过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支持,庭院经济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试点地区农牧户户均增收2000元,有效提升了农牧民生活水平。

农民增收

共享发展硕果

“你看我们的玉米长得多好,科学种地确实有道理,以前种地都是自己摸索,现在不仅省心,质量和产量也提上来了,自己不用受苦,跟上村集体就把钱装到腰包里了。”西河村村民张彪手里拿着一穗饱满的玉米,脸上洋溢着自豪。

西河村村民张彪手里拿着一穗饱满的玉米,脸上洋溢着自豪。(资料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耕地细碎化以及效益低下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达茂旗西河乡党委、政府以“有解思维”和改革创新理念破解难点堵点卡点,2023年开始以“统种”为抓手,实施规模化经营,有效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问题,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善治,让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农牧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2024年,我市脱贫攻坚成果坚如磐石,精准帮扶覆盖7847户14954名脱贫人口和2626户4728名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不断巩固。争取2.9亿元衔接资金中81%注入产业发展,22个产业帮扶项目助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致富。

就业帮扶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2024年,我市就业帮扶成效显著,3177名脱贫人口务工创富,“千万工程”经验落地生根,3791户新厕完美收官,完工率达100%。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88元,高于全国2048元、全区4035元,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包头农牧业正昂首阔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这一年,包头“三农三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每一个农牧民的笑容里。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到设施农业的改造提升,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到奶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包头农牧业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包头“三农三牧”,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雅鑫;图片:常静;通讯员:孙嘉骏;编辑:亢晓东;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