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画葫芦,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以葫芦为载体,通过烙铁在葫芦表面熨烫,凭借温度的掌控与力度的把握,烙绘出精美的图案与线条。这些图案内容丰富,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吉祥符号等元素,每件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寄托与审美追求。
创作中的亢刚。
近日,记者走进青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烫画》传承人亢刚的“依燃传统葫芦”工作室,了解他与烫画葫芦的故事。
随父出师
童年的记忆,往往是一个人梦想的起点。对于亢刚来说,那些看着父辈烫画的童年时光,犹如一颗艺术的种子,悄然在心底种下。
亢刚出生于一个有着烫画传统的家庭,在他的记忆深处,父辈们在家具上专注烙画的场景,深刻而生动。烙铁与木材触碰,发出细微的“滋滋”声,缕缕青烟袅袅升起,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在父辈们的巧手下呈现。年幼的亢刚常常在一旁看得入神,眼中满是好奇与憧憬,那时的他,或许还未意识到,这将成为他一生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
少年时期,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亢刚正式开启烫画学习之路。父亲耐心地教他握烙铁、控制温度和力度,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示范。亢刚学得认真,悟性也高,凭借天赋与努力,12岁时,他独立完成了第一幅烙画作品。那幅稚嫩却充满灵气的作品诞生,不仅标志着他艺术生涯的开端,更将他与烫画艺术紧紧相连,开启了一场跨越岁月的艺术之旅。
此后,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那份源自童年的热爱始终支撑着亢刚,让他在艺术的海洋中坚定不移地前行。
八方求艺
大学时期,亢刚选择了美术专业,这为他的艺术追求打开了更广阔的平台。在专业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从素描、色彩到构图,每一门课程都全身心投入,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毕业后,亢刚将目光聚焦在葫芦烙画艺术上。他深知,传统的烫画葫芦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要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必须不断创新。于是,他开始大胆尝试,运用烙、刻、绘、雕等多种技术,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到葫芦烙画中。
他加入彩刻,让葫芦上的图案色彩更加丰富生动;引入浮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尝试镂空,赋予作品独特的通透感和光影效果。这些创新技法,为包头的烙画艺术开拓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为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亢刚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手法。同时,他还与各地的非遗传承人、艺术大师交流学习。先后与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烫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邱春霞、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烫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秉学、包头轻工技术学院老师王彩虹等深入探讨,分享心得。在交流中,他不断吸收新的创意和灵感,为自己的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对艺术的创新精神,亢刚与夫人李依燃共同打造了“依燃葫芦”品牌。他们精心创作的葫芦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逐渐受到关注,被带入包头春节联欢晚会,参加青山区、包头市及自治区的各类民间艺术作品展,“依燃葫芦”品牌也在葫芦艺术领域崭露头角。
传承使命
随着品牌声名远扬,亢刚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传承和弘扬烫画葫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八方来财》。
2022年,“依燃传统葫芦”工作室和“依燃非遗小院”正式成立,致力于葫芦工艺品的制作、烫画葫芦的传承和研学体验活动。工作室入驻东达山艺术区非遗街后,迅速成为传播葫芦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工作室,亢刚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烫画葫芦体验活动。两年多来,共举办了3000余场,接待游客参观近10万人次。来自外省市甚至国外的研学团体和个人也纷纷慕名而来,亲身感受烫画葫芦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活动,葫芦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除在工作室开展活动外,亢刚还积极将烫画葫芦艺术带入社区和学校。在活动现场,他耐心指导每一位参与者。从如何挑选葫芦,到怎样用烙铁勾勒线条,再到最后的上色和修饰,他都一一讲解,手把手教学。
在亢刚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对葫芦烙画产生了兴趣,青少年也开始关注和热爱这一传统文化。他的付出,不仅让烫画葫芦艺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认知和传播,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养了潜在的力量。
2024年,亢刚的18件个人烫画葫芦作品被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收藏,其他多件作品也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画廊、企业以及私人收藏家珍藏。这些是对他个人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葫芦刻绘艺术的肯定。
烫画葫芦,这一承载着千年文化的艺术形式,在亢刚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从童年的热爱出发,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肩负起传承的使命,让葫芦这一古老的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包头走向世界。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瑾;编辑:吴存德;校对:亢晓东;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