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重磅!2025年包头市委一号文件,全文发布——

中共包头市委员会 包头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包党发〔2025〕1号 

(2025年1月1日)

2025年,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战新产业发展的接力攻坚之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支持全面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强、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科技型企业少活跃度不高、科技创新成果少产业化程度不高以及与战新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实现城市争先进位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增长10%以上,力争战新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增长40%以上。

一、聚焦重点攻坚提效,充分激发创新动能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打通堵点卡点,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整体能力。

1.强化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策源。用好用足特色研发优势,支持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铌、钪、钍等资源提取及高质化利用研发,争取将白云鄂博共伴生铌矿石全链条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列入自治区重大专项,支持一机集团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特种车辆及核心零部件技术研发。集中力量建设鹿城实验室,争取纳入自治区实验室建设序列,开展高丰度稀土应用、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研发,争取将基于AI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列入自治区重大专项。充分挖掘在包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发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和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作用,做精做强包头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硅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在冶金、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布局开展前沿性关键性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加快形成一批并跑、领跑的原创性成果,引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对年内推出的“首”字号、“最”字号研用成果给予支持性重奖。年内安排3000万元对具有策源功能的重大科技项目给予支持。

2.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科技体检”“科技特派员”和企业“四个一”活动,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链主”企业强化引领带动,采取“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模式,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链。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围绕“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跃升路径,建立名录清单,完善支持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集聚,年内科技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100家以上。加强各类企业创新联动,引导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开放技术等创新要素,按照有关规定推进大型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提升资源配置整合能力。

3.创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跟踪对接,推动重点产业链“链长”、部门、旗县区与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沟通联络,及时跟进研发进展,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市场“阅卷”机制。强化成果转化支持促进,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成果,精准制定“政策包”,协调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痛点难点问题。定期发布“包头成果”,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包头分中心,征集一批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科技成果,常态化开展高价值成果遴选发布和转化交易搭桥行动。

4.打造全链条中试服务体系。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等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30万元支持。鼓励探索产学研利益共享机制和“先中试、后孵化”等模式,整合存量中试设施资源,建设以样品样机、检测检验为重点的中试服务平台,服务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30万元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中试平台,推动高水平中试平台建设,培育优秀中试公共服务平台。

5.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全力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健全征集、遴选和发布机制,强化“场景+示范+推广”全周期推进。打造一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实现快应用、快落地、快转化。加大应用场景供给,围绕城市更新、生态环保、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面向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为技术转化应用提供“试验场”。

6.提升科技招商质效。健全科技成果捕捉机制,进一步强化市科技局“科技情报”职能,常态化开展科技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精准开展“科技招商”,加强重点产业研究,瞄准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项目,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主动对接科教资源集聚区,组织开展“科技企业家包头行”活动。积极推进“借脑引技”,探索采取政企联动等方式建设域外研发孵化基地,强化科创要素和产业要素高端嫁接,实现“外地研发孵化、包头产业化”。

7.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开展科技服务机构入库培育行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专业设计、检验检测、企业孵化、技术转移等多种科技服务业态。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联合服务中心,推动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包头科创中心等专业化平台入企挂牌设立工作站。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技术经纪人实训,健全技术经纪人常态化、市场化服务模式。年内培育科技服务机构25家以上。

8.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包头市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推动国家稀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尽快获批,引进优质专利转化服务机构,在更多重点产业布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加大“包证链”推广力度。建设数据知识产权服务站,引导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挖掘数据知识产权资源,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加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依托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和自治区“蒙科聚”平台,积极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开展专利跨区域转化。

9.完善科技评价激励机制。坚持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探索建立导向鲜明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对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支持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剔除直接成本核算成果转化净收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探索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精准激励制度,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普通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科研人员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人生价值。

10.强化创新人才支撑。释放人才政策红利,推动“事业编制企业用”向“事业编制平台用”拓展,实施“高校才企业用”和“企业才高校用”,提升引才留才吸引力,推进校企人才共育共享。完善柔性引才、弹性用才机制,加强人才团队引育“带土移植”和本地化带培,支持集成式引进“团队+项目”,开展“百名博士包头行”活动,召开全市博士大会,启动博士科研项目“直通车”,年内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8000人以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5个以上,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强化人才培养,推进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提升驻包高校和职业院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与重点产业需求适配度,年内新增专技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3000人,高校毕业生留包率达到25%以上。加强人才服务,升级人才一“鹿”通和人才服务卡2.0版,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二、聚焦科技赋能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11.纵深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壮大稀土新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稀土综合应用水平,坚定不移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年内稀土产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提高采选冶等前端领域产业化技术水平,开展新一代绿色高效智能冶炼分离集成技术研发,构建原创性成套先进技术体系。扩大稀土新材料优势,锚定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及相关制备技术国产化替代需求,加强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精密仪器、人形机器人用磁器件等高性能磁材研发攻关。开展高精密抛光材料、高性能抛光粉、抛光液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储氢材料性能,突破复合稀土催化剂、稀土光功能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拓展深化稀土终端应用,打造永磁电机研发生产应用高地,启动永磁电机产业园二期建设,支持卧龙电驱等龙头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推动汇川技术电机等项目落地,推进高效永磁电机技术研发生产。开展固态储氢装置示范应用,推动稀土铝、镁合金在先进轨道交通、轻量化型材、输电线路等领域应用。全面提升稀土行业竞争力影响力,提高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稀土产业标准化定点检验检测机构等服务能力,加强永磁电机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建强用好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打造专业化稀土交易平台,加快推出稀土价格交易“包头指数”。办好“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

12.高质量推进“世界绿色硅都”建设。坚持以技术突破、标准引领、标杆示范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加快晶硅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年内晶硅光伏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引导晶硅光伏制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N型单晶电池和组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全力引进银浆、焊带、EVA胶膜和汇流箱等配套项目,年内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5%以上。加快布局电子硅及芯片设计、测试和封装等产业,打造产业新增长点。加快产业迭代升级,支持晶硅光伏企业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加快美科硅材料实验室建设,推进双良低功耗高效热场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布局异质结、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鼓励企业参与太阳能光伏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制修订和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办2025年中国硅业大会。锻造绿色发展优势,强化绿电支撑,鼓励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优先使用绿色清洁电力,年内晶硅光伏项目绿电使用比例达到65%以上。完善包头市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方位服务晶硅光伏企业碳足迹核算认证。

13.全面推进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强化整机牵引、协同配套,提升陆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年内陆上风电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推进风电装备整机研发生产,围绕风电机组最优功率路径,鼓励龙头企业开展高功率、高稳定性陆上大型风电设备技术研发及产业示范,支持直驱、半直驱风电机组研发应用,全力打造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内陆上风电整机制造产能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定制化程度最高的研发制造、运营保障基地。强化关键核心零部件供给,持续加强属地配套培育,加快填补大型铸锻件、电气设备、轴承产业空白,提升包钢集团风机配套钢材性能,支持一机集团研发生产低成本变桨、偏航减速机,提高产品交付能力,年内风电整机零部件属地配套率达到85%以上。强化风电装备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依托明阳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和国家级叶片试验检测认证中心,建设覆盖叶片、风电齿轮箱、风电轴承等全产业链的中试验证平台,打造辐射“三北”的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布局退役风电装备循环利用产业,支持明阳可完全回收新型风机叶片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4.加快战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强化战新产业技术创新,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年内氟材料、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重卡及配套、高性能纤维材料等五大战新产业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氟材料产业集群,提升萤石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支持包钢集团开展低品位萤石预富集利用研究、低品位高硅高磷超细萤石粉生产技术攻关。巩固扩大上游主导优势,支持金鄂博高纯氟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金鄂博年产20万吨氢氟酸项目建设,加快延伸发展无机氟化物和有机氟化物产业链。全力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储能装备制造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和示范应用中心,全链条布局原材料及设备、电池制造及系统集成产业,支持包头新型储能研究中心和链主链核企业围绕正负极材料、电池电芯、集成式储能系统等前沿技术开展攻关,全面推进多场景多领域多模式示范应用。全力打造氢能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制绿氢、管道输氢、天然气掺氢、固态储氢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研发创新,打造“氢能+冶金”“氢能+储能”“氢能+交通”应用场景,加速达茂旗至昆区输氢管线项目建成投用,建设绿氢规模化生产和氢燃料电池制造产业核心区。全力打造新能源重卡及配套产业集群,加大新能源重卡在工业企业、电煤运输和环卫清运等领域推广力度,推动老旧燃油重卡淘汰更新,开发推广新能源中轻卡等特定应用场景车型。全力打造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集群,强化国能煤化工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国能煤化工二期年产200万吨甲醇、75万吨聚烯烃项目。聚焦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发展,支持光威碳纤维开展高性能多规格碳纤维研发应用,加快引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绝缘料、聚烯烃锂电池隔膜、高强高伸长芳纶等项目。加快布局优势领域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低空经济,推进达茂旗航天飞鸿无人智能系统研练基地建设,编制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以低空飞行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核心的低空制造集聚区。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支持北科交大等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拓展应用市场,大力发展智能装配、重载物流、智能协作等工业机器人,以及焊接、喷涂、装配、搬运等专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业。

15.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年内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包钢集团深化科技创新,加大高附加值钢铁材料研发力度,开展稀土钢关键过程控制技术及产品研发,持续推进“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鼓励钢铁企业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绿色制造工艺,提升钢铁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延伸发展铝产业,打响“绿色铝”品牌,提升电解铝绿电使用比例,探索建立再生铝贸易平台,加快建设包头铝业低碳园区,强化“高纯铝”就地转化,打造高端铝型材和板带箔、汽车零部件、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做大先进铜基材料产业,优化铜资源供给,做大铜冶炼规模,延伸铜深加工产业链,打造更多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

三、聚焦优化创新服务,厚植创新发展生态

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工作机制,凝聚创新创造合力,营造动能强劲、活力迸发的创新发展环境。

16.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单位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市委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完善科技创新统计监测、政策评估等机制,定期开展推进情况监测评估。

17.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成立科技创新和战新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组织科学家和企业家预测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发布行业市场前瞻报告或研究报告,科学规划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建立常态化调度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产出对接机制,定期发布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和高质量成果转化清单。

18.健全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引导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按规定给予研发经费支持。探索设立科创基金,吸引耐心资本,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用好融资担保基金,建设推广“创新积分制”平台,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创新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建设,对优质科技型企业进行孵化培育和分类支持,推动更多科技型企业上市。

19.健全要素支撑机制。强化产业和科技政策协同,形成支持创新合力,放大政策集成效应。各地区各部门单位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面强化各类研发活动基础运行保障,支持创新主体集中精力投入成果研发、产出与转化。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在用水、用地、用能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围绕促进重点产业技术迭代、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大力支持科研中试线、示范线项目建设,探索建立符合中试线、示范线项目特点需求的管理模式,规范落地流程,优化准入条件、用地规划、环保安全、建设运营等环节的程序,赋予项目建设单位更大自主权,推行集中办理、联席审核、并联审批等方式,探索实施部分事项承诺备案制,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加强中试线、示范线效能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20.健全联系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商恳谈早餐会”,完善“三在两找”工作机制,推广人才恳谈制度,实施“基层科技工作服务落实年”和“服务企业月”活动,健全诉求收集和快速响应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卡点难题。常态化开展科学家与企业家沙龙,高校院所与企业“双走进”,科技成果路演,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圆桌会议,企业家走近院士,企业家走进研究所、实验室、国企等系列活动,促进产学研用金的深度合作交流。

21.健全宣传引导机制。深入开展科普示范活动,高质量组织第四届“包头创新发展奖”颁奖活动,推进“鹿城英才”工程,高水平办好“包头人才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反对科研领域形式主义,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典型案例和杰出科技人物的宣传力度,选树一批人才典型,宣传一批先进事迹,推广一批经验做法,提升全社会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把面向企业家的培训作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实施“百万”领导力倍增培训和百人“鹿城CEO精英班”培训。举办全市领导干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各地区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和科研院所、创新平台、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包头蔚然成风。

(编辑:王荻;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