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继云
周日出差,去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因为航空公司取消了下午的航班,改坐动车,也因此在包头转车,在这座城市有了短暂的停留。
01
每个城市的名字都有背后的故事,包头也是,百度得知,关于“包头”名字的由来还是颇有些传奇的。
1937年日伪时期曾任包头县县长的清末举人刘澍曾写过一篇尚未发表的《包头地名考》。文中说,包头这个名字,起始于清朝雍正初年。最早是乌拉特、伊克昭、土默特三个部落的牧场。这个地方依山傍水,就有西藏喇嘛云游到此,供奉佛像,起名转龙藏。转龙藏的溪水边经常有鹿在饮水,梵语称呼鹿为“包克图”,时间长了,人们就简称为包头,包头地名就是这么来的。
02
另一种是“博托”之说,明末清初到包头驻牧的巴图尔蒙古家族定居在转龙藏一带后,因博托河周边草肥水足,于是就成了这个家族理想的牧地,因而把从后山流下来这股奔腾不息的水叫博托河。后来随着晋陕人走西口不断迁入,也选择这一带安家,他们听不懂,也听不准蒙古语的发音,于是就把“博托”误听为“包头”,于是从清雍正初年,“包头”这个地名便不胫而走,一直延续到今天。
03
关于“包克图”,也有一段浪漫而神奇的传说,这个传说跟当年西征的成吉思汗有关,相传成吉思汗途经九峰山一带时,被前方传来呦呦鹿鸣所吸引,于是循着声音追去,不管怎么追也追不上,于是成吉思汗张弓搭箭,向梅花鹿射去,箭落在梅花鹿的脚下,而梅花鹿丝毫无伤。再射,依然如故,梅花鹿仍然昂首静观,岿然不动。
再次策马扬鞭,向鹿奔去,一直到一片密林,只听到呦呦鹿鸣,再也看不到鹿的影子。大汗惊叹:确为神鹿也!脱口而出:“包克图、包克图……”
04
不论哪一种传说,都寄予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希望脚下的这片土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这样一个寄予了无限美好的名字,我不由得也对这座城市新生好感。
百度得知,包头真是一个好地方。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大青山,城中草原赛汗塔拉,散发着生命活力与自然魅力的希拉穆仁草原,能听到大自然心跳的南海子湿地,讲述包头悠悠岁月的麻池古城……
05
美好的城市有美好的人。
二十年前,我应邀在河南新乡的一次研讨会上出席观摩课。
那是一个冷秋的早上,因为前一位老师的拖堂,导致孩子们在场外候课时间较长,很多孩子带着抵触的情绪走进了我的课堂,消除抵触平复情绪便成了我和孩子们课前互动的任务,在我的循循善诱之下,孩子们很快融入课堂……我还记得那节课展示的是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评课时,陈忠梁先生给出了高度评价。会议结束时,很多老师跑到前面跟我要课堂的PPT,这时,一位圆脸的女老师走到我身边塞给我一张纸条,打开来——
潘老师,您是一位用情教书,用爱育人的好老师……
后面的落款是,包头古春玲。
06
二十年了,那张纸条早已泛黄,也找不到了,但是这句话,这个名字却一直长在了我的心里。
当很多与会者关注你设计的新不新,讲的好不好的时候,她感受到我课堂上的真情和爱意,不是知音又是什么呢?
也因为这张来自于一位普通的陌生同行的纸条鼓励着我,这些年来,我一直孜孜以求,在语文课堂里向着更深处漫溯。
07
今天,我来到了你的城市,这座有着呦呦鹿鸣的美好的城市,亲爱的古老师,您在哪里?您是否还记得二十年前的那次邂逅?
记得与否,见与不见,都抵不上这份执着和爱,我知道,古老师也一定是一位爱孩子爱讲台的好老师。
或许此生只是一面之缘,却如烙印般刻印在记忆深处,就如我和古春玲老师。
也如我和包头这座城市,只是短暂的停留,却让人记住了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记住了蓝天下草原的辽阔和豪放,也记住此刻的城市灯火。
搁笔之时,列车刚好抵达包头站。站内外是灯的海洋,亮亮的,暖暖的。
嗨,亲爱的古老师,你的城市,我来过。轻轻地,留下我的祝福,愿时光未央,岁月静好~~
——2024.12.22随记于北京-包头列车上
(来源:云说语文公众号)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荻;一读:武巧英;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