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嘴巴里有没有异物,如果有就把头侧到一旁,用手指抠出异物,然后保持‘鼻孔朝天’姿势,把下巴抬起,打开气道,捏住鼻子……”在石拐区五当召景区红十字救护站里,一场应急救护专题培训正在有序进行,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正在为景区全体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授“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区,五当召年均游客量超25万人,旅游热度颇高。为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增强五当召景区处置突发意外事故的能力,提高景区应急救护水平和游客自救互救意识,在自治区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调研、协商对接与申报建设,包头首家旅游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在五当召景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石拐区五当召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已启用
依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旅游景区红十字救护站项目建设标准》,充分征集卫健、应急、文旅等部门意见建议,景区把红十字救护站建在五当召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内,且位置靠近门口和停车场,方便游客和救护人员通行,能迅速展开救治,节省救治时间,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救护站占地70余平方米,投资15万元,内设接待室、母婴室、问诊室、处置室、治疗室和培训区,功能上可最大程度满足游客应急救护需求。
救护站内配备专职医师1名,还有先进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培训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救护培训模拟人、急救包,红十字文化宣传品、基础急救材料,以及红十字文化宣传品、基础急救材料等。游客在遭遇意外伤害时可免费使用这些设施设备。此外,通过观看墙上张贴的各种应急救护流程,游客可自行学习受伤包扎、心肺复苏、中暑处理等紧急情况处理方法,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为更好保障景区游客的生命健康安全,石拐区红十字会联合五当召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吉忽伦图苏木卫生院建立了三方联动机制。旅游公司负责救护站日常运行和设备设施维护;苏木卫生院负责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派专人定期轮流进驻救护站提供医疗救护服务;石拐区红十字会负责对景区职工和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制订救护服务计划。通过三方积极协作,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共建共享”新模式,极大提升了景区人道救援水平。
红十字救护站的建立,不仅提升了景区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救护水平,还辐射周边村居民,为他们第一时间获得医疗救助提供保障。
(记者:渠芳芳;编辑:秦新宇;校对:武巧英;一读:武巧英;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