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我市发现西口文化新物证

近日,包头博物馆征集到三块清代石碑。这三块碑是清代中期包头地区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实证物,补充了农业、水利、交通、民俗民情等方面的历史细节,对《绥远通志稿》“祖创孙承,农亩是其本务……三五成村,至清之中叶而后,客民占藉卢墓者渐多”的记载有直观反映,是老包头西口文化的实物资料。

包头发现西口文化的新物证(图片由包头博物馆提供)

文物线索是从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郭世昌老师处获悉的。在东河区沙尔沁镇东园村存有乾隆四十二年的五当沟口兴渠碑、道光二十年的重妆圣像殿宇创建戏楼碑、光绪元年的忻州孙村三人杰翁始迁行迹碑,反映清代走西口移民在包头一带形成村落,向萨拉齐厅包头镇供应果蔬粮谷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其中,五当沟口兴渠碑立于五当沟东岸河神庙,讲述乾隆年间,西口移民在沙尔沁五当沟两侧形成村落,山洪把连接东西的木桥屡次冲毁,而且积水长期不退,商号和乡民因交通不便,集资修建活动木桥,并组织“活桥社”负责运行。碑文由清代河曲县令高苗应撰文,祁县贡生梁建皇书写,反映了老包头走西口百姓在山西布政司治下生活的历史细节。

重妆圣像殿宇创建戏楼碑立于东园村龙王庙(大庙),讲述道光年间,乡绅村民集资在龙王庙装饰殿宇新建戏台之事,对周围风景有“俯瞰四望,树木叶森,南极黄河远带,氤氲之气,焰烈蒸腾,风致奇异,兴胜景也”的精彩描述。同时还把沙尔沁一带村庄因五当沟水利而“地腴庶富”引以为傲。

忻州孙村三人杰翁始迁行纪碑立于高氏家族墓地,讲述原籍忻州的高家兄弟在乾隆年间走西口来到东园村务农,通过七十年多年艰苦奋斗在包头落地生根,过上富裕生活,家族三代耕读相传,和睦邻里,照顾晚辈,受到大众的爱慕夸赞。

包头博物馆组织人员将总重约1.5吨的石碑装载上车,安全运回博物馆。三块石碑的发现将进一步增强了对老包头走西口文化研究,帮助人们用更宽视野深入梳理包头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出包头连古今、通中外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发展历程。

(记者:吴爱霞;编辑:秦新宇;校对:武巧英;一读:武巧英;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