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石拐区:党建引领赋能 基层治理增效

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石拐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能增效行动,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形成一体高效、一事通办、多方联动的治理模式,将基层党建工作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生动实践,走出一条“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基层善治之路。

搭建一体高效组织体系

按照“四域统筹、四级责任、三方联动”格局建成纵向深入、横向联动的组织体系。在主城区街道设立4个区域党工委,9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向社区、村报到,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形成380项资源清单、345项需求清单、334项项目清单,开展维修亮化灯、环境卫生清扫、为空巢老人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1500余次。明确“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责任,形成工作职责182条,实现党的工作进楼入户,党员服务精准投放。横向建立“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联动机制,打造“墙根唠嗑”“马扎俱乐部”“夜话石拐”等各类议事协商载体14个,“红细胞志愿服务”“悦享夕阳”“爱心积分超市”等服务群众载体46个,制定各类载体运行制度158项。

形成一事通办服务模式

推动嘎查村(社区)1个主场所、多个分场所的“1+N”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打造“石”心为民“一事通办”服务品牌。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大厅设置“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群众不出小区就可以办理公共服务事项50多项,在此基础上由47支暖心服务小分队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帮办代办陪办服务,“一事通办”成为基层群众办事的生动写照。为满足“一老一小”居民需求,各地区打造建成了便利化、智慧化、品质化的“老少乐园”,40多项功能融为一体的服务新场景满足了群众生活需求。切实把“石”心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暖了民心、顺了民意,获得百姓声声赞誉。

打造多方联动善治队伍

按照“1+3+N”模式,形成1名网格长+3名专兼职网格员+物业、居民自治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构成的“N”种力量,共同参与打造多方联动的网格化治理队伍。专职网格员负责社区日常走访巡查、民意收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隐患排查、矛盾调处等多项专业化服务。288名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兼任网格员辅助开展工作。同时,基层党组织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选聘239名楼栋长、494名单元长、16名物业从业人员、35名业委会成员、6名快递外卖小哥等多支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今年以来,直接参与解决了上下楼漏水、噪声扰民、不文明养犬、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1200余件,排查安全隐患360余处。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被梳理发现,一项项务实措施在探索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88%以上的问题得以在网格内解决,12345市民热线涉诉率逐渐下降,以善治有为的队伍合力换得群众满意的治理成果。

探索发展社区集体经济

打破社区资金仅靠政府“输血式”支持模式,推动运营收益反哺社区发展,增强社区自主“造血功能”,以多元化思路探索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在石拐街道欣望社区注册成立了首个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欣望未来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盘活闲置场地4处共9500平方米、闲置房屋30余间、停车场1处,让社区公共空间发挥最大价值。紧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促进社区发展的目标确定经营项目,开发住宿餐饮、旅游、文化艺术交流(影视)、物业管理、养老助老、人力资源服务等居民生活服务领域项目18个,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石拐区通过搭建互动平台、构建严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建设多元队伍、创新发展模式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赋能,建立了部门单位、街镇村社“双向互评”机制检验治理成效,形成工作闭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完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悄然形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和谐氛围已初步建立。

(记者:刘晓婷,李强;编辑:武巧英;校对:秦新宇;一审:武巧英;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