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制造业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于包头这座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城市而言,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刻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宏大交响中极其重要的篇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产业体系的系统性重塑,既有“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的建构,也有“从有到优”的既有产业重构。
回到包头的现实,传统优势产业体量庞大、覆盖广泛、积累厚实、资源众多……某种意义上讲,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优势产业能否向上突围并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整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胜负手”。
在包头,一系列变化正在发生——
2024年,包头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中国工业大奖企业1家,即由中国北方稀土牵头和参与制定的“首批重要稀土国际标准研制——稀土术语系列标准”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为P92四大管道)、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为金属镨钕)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依托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传统产业,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发挥好这些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包头加快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战略引领
精准布局重点产业
何谓传统优势产业?要看规模,更要关注对行业的引领能力。2024年1—10月,稀土产业、晶硅光伏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增加值均达20%以上,远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精准布局重点产业,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是这些产业跑赢“大盘”的重要原因,也是包头传统优势产业最大的比较优势所在。
包头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立足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对包头市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抢抓国家“双碳”目标和新能源大布局大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包头优势、当前形势、发展大势,明确提出“3+5+N”重点产业体系定位,即稀土、晶硅光伏、风电装备三大旗帜型产业,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氟材料、新能源重卡及配套、氢能储能等五大战新产业,低空经济、数据产业、AI智能等“N”个未来产业。
与此同时,配套形成一个产业链、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服务班子、一套工作台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一个专家库、一个创新平台、一个产业“图谱”,构建起产业链群发展的“四梁八柱”,高位打通产业发展堵点难点,努力把产业一个个抓实干成,从顶层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优路径。
作为老工业基地,包头产业基础厚重、资源优势明显、大企业较多。近年来,包头市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起了步、成了势、见了效,工业经济持续发挥“顶梁柱”功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0个月呈两位数增长,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强力支撑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三年前进31位。
耦合协同
培育良好产业生态
突出有解思维,做强产业集群。在传统产业上,包头抓住国家推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的机遇,大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拓宽产品线、提高附加值,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实现“原地倍增”。搭建跨行业、跨领域联络对接机制,深入挖掘耦合共生场景,促进产业间协同共赢,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优势产业与支柱产业相互促进的局面。
“对照今年目标任务,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强表示。
抢抓风口产业促耦合,着眼新能源开发,促进钢铁产业与风电装备产业耦合发展,包钢集团调优产品结构,年产100万吨高强度风电钢,满足全自治区及周边塔筒企业钢材用量。
紧抓优势产业促耦合,着眼稀土应用,实施“稀土+”原地倍增计划,推动与晶硅光伏、新能源、化工、钢铁等产业的耦合发展,大幅提升改进产品工艺,提升产品性能,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狠抓特色产业促耦合,依托一机集团、北重、北奔等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基础,不断强化对风电、储能、氢能、铝后加工等产业的协同配套,支撑引进重要零部件、核心关键产品等项目落地。
共生耦合发展,不仅整体提高全市产业发展竞争力,也为包头市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注入新动力。
迎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随着传统优势产业中新质生产力的日益澎湃,“走在前、扛大梁”的包头将拥有更强大的发展底气,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搏击,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编辑:王荻;校对:吴存德;一审:张飞;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