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赵遐 图/记者 李强
近年来,社区食堂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市许多小区涌现,方便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在家门口就餐,被称为社区的“老少乐园”。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轰轰烈烈”之后,原本红火的社区食堂却逐渐销声匿迹。热潮退去,曾经火爆的社区食堂何去何从?
渐凉的社区食堂
社区食堂每天都会准备丰富的菜肴供居民选用。
11月26日一大早,口岸花苑小区的社区食堂就挂出了当日早餐菜单。烧麦、夹蛋饼、油饼、粉汤、油条、豆浆等品种丰富又热气腾腾的早餐,吸引了不少小区的居民。
“早餐、午餐味道都不错,价格也实惠。”口岸花苑小区居民肇晓英说,买菜做饭看似简单,但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并不轻松。不用自己买菜烧饭,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确实挺幸福的。
如此便民利民的社区食堂在紧邻口岸花苑社区的振华二区却是另一番情景。
2024年春天开始运营的振华二区社区食堂如今已经关闭,变成了社区的服务中心。社区的居民告诉记者,社区食堂只持续了半年时间,每天去吃饭的社区居民也不多,只有10来个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小区的社区食堂都存在振华二区这样的现象,有的小区的社区食堂只开了一两个月就关闭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是我市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社区食堂又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布局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民生工程,从2019年试点以来,全市社区食堂站点快速推进。
渠永利也在2019年进入这个市场,经历了这个行业的兴衰,也亲眼见证了许多同行从风风火火开业到悄然无声停业的过程,他对于自己经营的社区食堂能够维持这么久,感慨着不易,“目前,我在口岸花苑、白云路等四个社区的社区食堂仍在营业,有的赔钱,有的赚钱,最好的是口岸花苑社区食堂,固定的顾客达七八十人,四个社区的社区食堂总的来说是微利运营。”
难解的经营之困
忙碌的社区食堂工作人员。
目前,全市各地的社区食堂大都采用了“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引入第三方运营”的模式。开设社区食堂的第三方经营者,往往能享受到房租甚至水电气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在这些有利政策的支持下,为何大批社区食堂开开停停甚至干脆关门歇业呢?
昆区市府东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袁文婧把原因归结为就餐人数比较少,运营成本比较高。
口岸花苑小区、振华二区都隶属于振华社区。一边火热,一边关闭,作为振华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的马星对社区食堂关闭的原因有着更深的感受,“社区食堂的目标顾客群是社区里的老年人。社区食堂的午餐一般是15元左右,在一些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老年人还没有养成在食堂消费的习惯,他们不愿意人均花费15元解决午饭。”马星说,社区食堂能维持多久和小区的居民群体有很大关系,居民消费水平高、需求高的小区,社区食堂的经营就相对要好一些。
除了服务群体的因素之外,在渠永利看来,菜价高、人工工资高和菜品定价低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社区食堂最大的优势就是‘低价’,定价不可能太高,利润空间很低。而且,社区食堂还要面对食材、人工等各种运营成本,我们平均一个店需要雇4个人,每个人每个月工资都要3000多元,厨师的工资更高一些,这些成本给社区食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渠永利说。
艰难的突围之路
面对重重困境,渠永利一直都在寻求突破。
在渠永利看来,性价比高、饭菜可口这两点对于社区食堂的生存至关重要。他针对不同社区人群的特点,不断地调换菜品。“我们一般在10点20就开始准备午餐,炒菜放的时间长,菜就不脆了,影响口感,所以我们现在准备的炖菜、烩菜多一些。青山人、九原人喜欢吃面食的多,昆区人更偏爱米饭,所以我们在不同区域的社区会相应准备不同的饭菜。”渠永利说,虽然是主打做家常菜,但是他们每天都会对菜品进行轮换,希望能够留住更多的居民。
这两天,细心的口岸花苑社区居民发现,社区食堂的菜单上,在原有菜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番茄鲅鱼、西安甄糕、减脂餐等小碗菜,让菜品的样式不再拘泥于家常菜,更丰富、更年轻化。“这些产品,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网红菜品。”渠永利考虑到居民天天吃家常菜,时间久了会吃腻,通过定期增加菜品、变换样式等方式,增加了社区食堂老顾客的黏性。
提升饭菜质量的同时,渠永利还不断提升服务,推出了办卡满200元再减10元的活动,并且60岁以上老人拿优惠卡套餐还能进一步享受优惠,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不仅把客户群锁定在老年人身上,渠永利还把目光投向了小区周边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些都是我们挖掘的潜在客户群,我们到这些企业和小店跑了好几次,希望能够给他们的员工提供订餐服务。目前,已经见到成效。”渠永利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无论从社会福利还是市场需求层面来看,社区食堂这个业态都具有发展潜力。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六年多,渠永利期盼着有更多的补贴政策,期待着这个行业出现新的转机。
锐评|好事更需办好
□赵遐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解决好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设立社区食堂的初衷,正是为了就近提供餐食服务,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幸福。
作为一项原本很好的民心与民生工程,开设社区食堂确实是一件实打实的好事。既然是好事,就一定要办好。
把好事办好,要从需求端出发。社区食堂的建设和运营,不能简单追求“全覆盖”,应该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分布情况,合理规划社区食堂的数量和位置。同时,还应注重食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定位,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就餐需求。
把好事办好,要在方法上用心。无论是提升口味、服务等这些餐饮行业必需的核心竞争要素,还是在细分居民需求、挖掘潜在客户、延伸更多可营利的业务上下功夫,只要真正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够找到更适合、更管用的方法举措,提升运营水平。
当然,要让社区食堂更好惠及广大老龄群体,还需要政策精准发力。政府部门应主动担当作为,牵头整合资源,帮助解决场地、资金等难题,形成资源的融合联动,共同把社区食堂这件好事办好,让社区食堂真正为老百姓增添幸福滋味,传递城市温情。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