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文明包头|聆听新时代文明足音里的“乡风美”——包头市全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一城文明风,满目皆新景。2022至2024年,我市在全市农村牧区倡导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各旗县区、乡镇(苏木)、村(嘎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通过“排难”亲情驿站、“村民说事”议事会、“积分制”管理模式、乡村“乌兰牧骑”等创新举措,“以小见大”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昆都仑区昆河镇南排村∶“排难”亲情驿站 为文明村风铸魂

昆河镇南排村秧歌队演出。

“每天有各种活动,我们跳跳舞、唠唠家常,过得非常开心!”昆都仑区昆河镇南排村村民田大妈高兴地说。为推动文明新风走进农牧民、贴近农牧民、服务农牧民,南排村以“文化惠民”为出发点,通过搭建乡村大舞台、村头阅读会、庭院故事会等平台,创新推出五支“大喇叭”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编排了扇子舞《爱在南排》、筷子舞《舞动新风》等节目,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引导大家树立文明新风尚。

昆河镇南排村搭建庭院故事会等平台,引导群众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

据了解,昆都仑区昆河镇南排村下辖7个村小组,整村管辖地域跨度大、流动人口多、高龄老人多,是包头市城乡接合部最大的“城中村”。2009年,在“村情站”的基础上,南排村“两委”创建了“排难”亲情驿站,专门解决来自五湖四海的异乡人遇到的不同难题。2015年,村党委书记孙占恒作为驿站“排难一号领导”,建立了“孙女婿拉家常”党建服务品牌。随着外来人员增多,问题也更复杂,驿站先后建立了24小时服务热线、志愿服务队等,吸引更多外来人员参与文明乡风建设。2023年,南排村荣获“包头市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排难”亲情驿站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法治建设等多元底色,目前发展为一个中心站、7个村小组分站、56个村民小站,服务内容从“排难”扩充为技能提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治理中馨香四溢。

青山区青福镇赵家店村∶“村民说事”议事会 风气越说越清正

青福镇赵家店村康养中心为村民举办预防疾病讲座。

“红白理事会如何发挥应有作用?”“嫁闺女该不该要彩礼?”“大摆宴席到底好不好?”在青山区青福镇赵家店村“村民说事”议事会上,村“两委”成员带头抛出话题,村民们踊跃发言、开展辩论。通过互动交流,过去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和建议,现在都拿到明面儿上说。道理越说越明,风气越说越清正。

2023年以来,赵家店村委员会每月组织村民召开一次“村民说事”议事会,倡导带动大家齐参与、鼓励大家齐宣传、引导大家齐承诺“三齐”模式,破除陈规陋习,形成良好社会新风尚。

青福镇赵家店村村民原创快板参加镇里文艺演出。

“攀比要不得,光要脸面活受罪。”“不要彩礼不欠账,家庭和睦奔小康。”……村民高永将文明婚嫁等内容用方言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快板,一有空就和几个姐妹在村委会广场为大家表演节目,有的村民还将制作的移风易俗短视频发布到抖音等平台,成就感满满。村委会定期对移风易俗优秀节目进行评选,每个获奖村民可获得30至50积分,凭积分可领取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通过积分鼓励的办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此外,根据“村民说事”议事会征集到的村民意见和建议,村委会拟定了详尽的“移风易俗承诺书”,进一步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接受群众监督。全村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大幅减少,崇德尚礼、健康节俭、尊老爱幼、文明和谐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交界营子村∶“小积分”激发移风易俗“大能量”

交界营子村村民展示志愿服务积分卡。

“走,一起去兑换积分!”交界营子村村民张世山在参加完村内活动后,拿着积分卡到“选调生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感”,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交界营子村创新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与村内小卖部合作,成立了稀土高新区首家“选调生积分超市”。用“积分制”点亮志愿繁星,通过制定《交界营子村道德银行积分评定和兑换管理办法》《交界营子村道德银行储蓄“理财产品”一览表》,围绕“孝、善、信、勤、俭、美”六方面,印制村民代表积分卡,设置每参加一次村内志愿服务得10分、红白事从简办理得50分等十余款“道德银行理财产品”。创新性采用随得随取随用的方式,积分到账后可以直接到“选调生积分超市”中兑换除烟酒以外的任何生活用品,通过具体量化的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道德建设。交界营子村还开创了“积分制”普法新形式——“积分制+模拟法庭”,鼓励村内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模拟法庭活动,营造良好家风、和谐村风的浓厚氛围。同时,相应制定了《交界营子风尚12条》,弘扬向上向善向美社会风尚。

交界营子村积分兑换现场。

随着“积分制”管理的深入推进,看不见的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变得有准则、有刻度,不少村民开始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更多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将“村里事”当成“家里事”来关心,加快了交界营子村移风易俗的“脚步”。

固阳县西斗铺镇红泥井村∶乡村“乌兰牧骑”唱出文明新风尚

西斗铺镇红泥井村乌兰牧骑小分队进行节目编排与演练。

在节奏明快的秧歌调中,扭秧歌的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拿扇子等道具,以优美的舞姿和灵活的动作将民间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每逢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固阳县西斗铺镇红泥井村乌兰牧骑小分队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红泥井村下辖21个自然村,60周岁以上人口有382人,约占总人口数的40%。2017年,西斗铺镇红泥井村养老服务中心成立,红泥井村村民、退休老党员、专业弹唱艺人自发组建了一支文化队伍,义务到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文艺活动。2021年,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支持鼓励下,红泥井乌兰牧骑小分队正式成立。

西斗铺镇红泥井村乌兰牧骑小分队载歌载舞庆丰收。

目前,红泥井村乌兰牧骑小分队共有演员108人。演出节目均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主题包括邻里和谐、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多个方面。赞扬劳动模范的情景剧《赞红泥井》、批判懒汉的小品《改陋习、创文明》等节目结合大鼓、合唱、歌伴舞、板胡独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传播新思想、倡导新风尚。

作为一支民间艺术团,红泥井乌兰牧骑小分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打造“乌兰牧骑小分队”文化品牌,与“朝阳阳”青年志愿服务队、拉话话志愿服务队联动,在村间地头累计演出70余回,参与“拉话话”等各类志愿服务300余次,使得文明实践蔚然成风,志愿精神在全国文明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孟婧美;通讯员∶高敏;编辑:武巧英;校对:秦新宇;一审:武巧英;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