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宰杀的新鲜猪肉、今冬腌制的第一波酸菜、地头挖回来的沙土豆、妈妈大姨们做的粉条……当这些美食汇聚在一起,包头人一定会想到杀猪烩菜。日前,在包头市禧年农场东河供销社大食堂的大院里,随着这些食材先后放进两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杀猪烩菜美食节正式开启。来自各旗县区的食客们就等着美食上桌的那一刻。
传统美食带来“大流量”
说起杀猪烩菜,包头人耳熟能详。杀猪烩菜在包头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忙碌了一年的庄稼人,趁着入冬后牛羊尚未减膘,集中屠宰一次,备足过冬、过年的肉食。杀了猪,用土豆、酸菜做一锅猪肉烩菜,邀请四邻共享,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美女主播体验大厨 记者 祝家乐 摄
正在做饭的大师傅告诉记者,杀猪大烩菜与普通烩菜的区别就是肉质鲜美,在内蒙古地区,每家每户在入冬的时候把自己家养的猪杀掉,把猪的内脏、血液、伤口肉等做成烩菜,然后和帮忙的人以及亲戚朋友邻居一起吃。过去的杀猪菜只有在农村才可以吃到,现在,杀猪烩菜被赋予了很多时代的内容、经济发展的内容、乡村振兴的内容,一些地方更是把它做成品牌,通过大力推广提升地方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众多市民前来品尝杀猪烩菜 记者 祝家乐 摄
包头禧年农场的经理黄建琴介绍,禧年农场是一家集农业种植、农资销售、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快递,电子商务、培训,农旅活动、新型农村养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公司,是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被授予包头市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其农产品小麦、玉米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旗下土右旗天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旗、市、自治区、国家级示范社,2021年全国合作社500强排名第11位。土右旗迦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示范点”。农场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留守人员生活质量,完成乡村振兴使命。
当天来吃杀猪烩菜的人有上百人,来自昆区的张阿姨和朋友一家不仅吃了烩菜,还买了很多的农产品。记者看到,他们购买的猪肉、鸡、豆腐、粉条等装了一大编织袋,张阿姨说,他们是禧年农场的忠实“粉丝”,这些农产品特别鲜香、特别有味道,只要有活动,他们一边玩一边就完成了采购。
市民购买土猪肉 记者 常静 摄
市民争相购买农产品 记者 常静 摄
张阿姨说,过去在村里,“人缘好坏,看你吃了几顿杀猪烩菜”,如今包头的很多农村紧紧抓住了杀猪烩菜这一入冬后的民间活动,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更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大流量,为农牧业乡村振兴助力。
农文旅融合的新愿景
记者了解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收。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向粉丝介绍农产品 记者 常静 摄
“产业兴则乡村兴。”说起包头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市农牧局市场科科长廉龙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近年来,市农牧局把我市农牧业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提升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种植业扩面增产、养殖业提档升级、加工业提质增效,打造以“高精强特优”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牧业。在延链与补链上,全面加快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等优势,以5个现代农牧业园区和3个食品加工园区为载体,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围绕建设玉米、马铃薯、肉类、果蔬、食品“五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粮油糖、饲料肥料、肉类、杂粮、中药材、食品、农牧副产品综合利用、民族特色食品、马铃薯、特色果蔬“十大产业链”,建设立足包头、辐射中西部、服务全国的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让我市农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包头市将国家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部门联动,构建了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牧业产业高地,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羊”、农民就业增收的“动力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乡村建设的“助推器”。
一道传统菜肴,一份文化的传承。冬日里,来一顿杀猪烩菜犒劳辛苦一整年的自己,同样也将农村百姓的幸福生活用最质朴的方式展现出来,连接各方,链接幸福。
(记者:赵永峰;编辑:武巧英;校对:秦新宇;一审:武巧英;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