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黄河观凌周

当黄河盛景遇上文化盛宴 包头演绎一场文化高地上的双向奔赴

11月30日,包头观凌周活动启动当天,杨飞云、蒋威、刘金贵、王晓宏、苗建忠五位美术名家带着150余件绘画精品“回家”,赴约这场大自然的盛宴。他们将一场主题为“深情系故乡 共筑中国梦”的绘画展与冬日流凌的奇景相呼应,用人文与自然的交融为包头的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次艺术家与家乡的双向奔赴,也是包头市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一幅动人画面。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杨飞云先生,离开家乡后的几十年,时常关注着包头的文化艺术发展。这次带来的作品,也藏着故乡镌刻在他记忆里的岁月。画展上,他动情地说:“我的根在这里,虽然在外几十年画了很多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但故乡永远是我创作的底色,是我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包头常以“理科生”的形象示人。而这些从这里走出去的艺术家们却深知,文化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悠久的历史是深厚底蕴,丰富的自然景观是创作源泉。这里,曾经培育出白铭等艺术界的顶级大咖。始终情系故乡的杨飞云、蒋威、刘金贵、王晓宏、苗建忠,他们的艺术人生也是从这里破土发芽。

进入新时代,包头的文脉以“文化高地”的方式传承、跃迁。

2023年12月22日,包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大力建设北疆文化,着力赓续历史文脉、激发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2024年包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努力让‘工业风’更有‘文艺范’”更加生动地诠释了“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促产”的理念和决心。

一年来,艺博会、书法篆刻展、艺韵北疆……每一场盛宴都是包头与文化的深度交流。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开园、包头博物馆全新亮相、包头文学馆落成……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个又一个文化新地标。流凌奇观、广阔草原、旖旎湿地……经巧思装扮成为吸引游客的“北疆文化”品牌。广播剧《大河之弯》、电影短片《二十四小时》、“敕勒组合”原创音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包头人的视听,更丰满了包头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日新月异的文化建设,承载了身在异乡的艺术家们炽热的故乡情怀,也牵动着他们归来的脚步。

这次携作品而来,已经是杨飞云今年第二次回包头了。“上次是艺博会,这次是美术展,这些都可以看出包头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杨飞云说,在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度时,整个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包头在这个时期提出打造文化高地非常适时。

而此次五位包头籍顶级艺术家齐聚家乡开展,也是前所未有。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所长蒋威先生说:“近年来,包头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品位提升,让我们这些身在外地的包头人感到无上欣喜。这次画展,是我们五人向家乡的一次汇报,也是包头繁荣文化事业的一次具体行动。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用深厚的感情回报家乡。”

画展上,前来观展的艺术爱好者们纷纷上前与五位艺术家合影留念,其中有很多稚嫩的脸庞。他们也许还不知道,如此盛宴,不是昙花一现的惊艳,而是一个开端。展览开幕的同时,在“天下黄河第一村”,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包头艺术驻留基地正式揭牌,这也是该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的第一个艺术驻留基地。

随着基地的成立,与五位艺术家一同前来的,还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宁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明等一大批全国顶级艺术大咖。他们的到来,无疑为包头的文化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劲动力。

宁强第一次来包头,就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作为一名敦煌学专家,他通过讲座跟包头市民分享了绚烂的敦煌艺术文化。于明则惊喜于每次来包头所见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他感受到包头文化建设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作出贡献。日后,依托于包头艺术驻留基地开展的展览、讲座、公众艺术活动等项目,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从全国各地向包头集聚,寻找灵感、升华创作,同时通过他们的作品将包头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美好传播得更远、更广。

人杰地灵的先天优势,打造文化高地的后天努力,包头筑巢引凤已见成效。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化盛宴正在开启一扇新的大门,这座城市将与向往她的艺术家们,一起谱写新的华丽篇章,共筑文化强国梦。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郭燕;编辑:王荻;校对:吴存德;一审:张飞;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