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他就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说起二十年如一日照顾邻居李国华,郭英凤和丈夫王永胜的语气平淡却坚定,就好像照顾76岁的李国华理所应当。在他们夫妻的眼里,李国华早已不只是他们从小相识的邻居大哥,更是他们的亲人。
多年邻居成“亲人”
今年67岁的郭英凤住在科学路街道迎春社区,当年这里还是平房时,郭英凤的父母就和李国华的父母是相距不远的邻居。
郭英凤介绍:“当年我的父母和李国华的父母都是为了支援包头建设从天津来到包头市开关厂的。因为我们的父母关系很好,我和李国华从小就认识,一直把他当成大哥。李国华学习好也很有才华,当年考上了中专,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精神类疾病,整个人都变了。1996年地震之后,开关厂建起了家属楼,我们两家分到了一个单元,我父母住二楼,李国华的父母住一楼,关系也越来越好。结婚后,每次我回娘家,都会去看望李国华,他见到我情绪总是很稳定,别人惧怕的病人,在我的心里还是那个有才华的大哥。”
二十多年前,郭英凤和王永胜也搬到了富强路7号街坊,从住进来的那一刻起,只要李国华出现过激行为,邻居们都喊郭英凤去处理,李国华一看到郭英凤也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就会乖乖地回家。
李国华的父母在世时,他的生活都是由父母照顾,父母过世后,远在无锡的姐姐就把照顾李国华的重任托付给了郭英凤。
“随着年龄增长,李国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也不再有过激行为,只是他独处惯了,不愿意与周围人交流,但我们夫妻上门,他总是特别热情地招呼我们吃东西。”郭英凤介绍,起初李国华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买菜做饭等也做得不错,只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与人打交道时,她和丈夫会帮忙。
郭英凤和王永胜每天都要去看看李国华,阴天下雨,更是要多跑几趟,直到确定他人没事才能放下心。
李国华饭做得不好,郭英凤家里只要改善生活,饭还没有端上桌子,就先给李国华送上一份,叮嘱他一定趁热吃。如今,小外孙一天天长大,习惯了姥姥姥爷的做法,也把楼下的李爷爷当成亲人看待,每次都要抢着去送饭,别人眼睛里的“怪爷爷”在小外孙心里却亲得不得了。
众人微光聚成火
一次整个单元的下水堵了,需要整体处理,邻居们找到郭英凤商议,郭英凤只是简单地跟李国华交流了一下,他便同意了。供热改造,看到那么多工人进进出出,李国华出现紧张情绪,工程进行到他家的时候,他就是不开门。已经出门的郭英凤接到邻居的电话,急忙赶回来,不仅敲开了李国华的家门,还让工程顺利进行。
很多年前,郭英凤和王永胜带着李国华体检时发现了他有高血压,从此每天监督他吃降压药成了两个人的重点工作。一次,李国华出现呕吐,担心他发生脑梗,郭英凤夫妻俩又带他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偶然间,郭英凤发现李国华的视力有问题,检查发现是视神经病变,叮嘱他注意保护视力又成了他们夫妻惦念的事。
郭英凤王永胜照顾邻居李国华
邻居们都说:“李国华最相信郭英凤和王永胜,因为他知道谁对他最好。”
“这么多年,李国华之所以这么信任我们,我觉得是他也把我们当成了亲人,既然我们都把彼此当成亲人,那我们为亲人多做点事不都是应该的吗?”提到对李国华的照顾,郭英凤总会用最实在的话回答。
李国华退休办理相关手续、居住的房子需要办理房产证,跑前跑后的都是郭英凤和王永胜。郭英凤和王永胜即便家里有事,也先把李国华的事排在第一。
“其实,照顾李国华的不仅只有我们夫妻,我们楼上楼下的邻居们都特别关心他,他有事,没有一个冷眼旁观的,能出十分力绝不省下一分。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也都特别关照李国华,凡事都想着他,正是有了所有人共同努力,李国华才生活得很幸福。”郭凤英认真地说。
因为郭英凤和王永胜细心照顾,远在无锡的李国华的姐姐才得以安心地生活,不过他们也时刻惦记着李国华和照顾他的好人郭英凤夫妻俩。他们每年回来必定前去探望,还诚挚邀请郭英凤和王永胜去无锡游玩。
11月25日降温,郭英凤先来到李国华的家里叮嘱保姆要给李国华添加衣裳,看到李国华的面颊有些红,郭凤英又赶忙给他测量了血压。
“英凤、英凤,我很好。”“英凤,有水果,你吃。”听到郭英凤不断地叮嘱,李国华知道郭英凤又担心他了,用不断重复的话语,想让郭英凤放心。
“你好好地,有啥事,我就在楼上,什么时候喊我都行……”
郭英凤的这句话在楼道里久久回响,简单、质朴,却藏着让人动容的温暖。
【记者短评】
郭英凤和王永胜用他们最朴素、最真挚的爱,将人性的可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的影响下,女儿女婿、外孙以及邻居们也把李国华当成亲人,把“远亲不如近邻”诠释得淋漓尽致。
“邻居好,赛金宝”“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等,这些祖辈相传的谚语,郭英凤和王永胜用二十年的行动践行,为邻里关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记者:赵永峰;编辑:秦新宇;校对:武巧英;一审:武巧英;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