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财经视点|智慧农业绘“丰”景

土右敕勒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玻璃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的蔬菜。

信步于东河区沙尔沁一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一行行、一列列葡萄藤整齐划一,数名果农穿梭于葡萄架之间忙着除草;为了提温降碱增效进行的定时灌溉,所用水源经过RO水处理技术过滤后,比饮用水还要干净;水肥、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生长要素,全部由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控制……正值立冬时节,沙尔沁一村果路农业葡萄种植基地的新型结构日光温室里,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提前看到了春暖花开的景象。

记者探访发现,在这里,灌溉、施肥、通风、光照、保暖已形成一套智能化种植的新模式,颠覆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理念,不仅能让一年四季都成为收获季,也使得每年的效益至少增加1.5倍,精准化的培育模式也使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保障。

“听见植物的声音” 让农作物“吃好”“喝好”

葡萄种植虽在沙尔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果路农业栽种的阳光玫瑰不同寻常,每亩产量标准化,甚至每串葡萄的含糖量都实现精准可控,浑身上下充满了精致感。

土右敕勒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玻璃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的蔬菜。

“个头大、口感好、产量高的葡萄,对种植技术和温湿度把控、品种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成功秘诀就在于一套集水肥一体、二氧化碳气肥、智能温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种植管控系统。”东河区农牧局副局长郭春晖介绍。

“什么时间该浇水,什么时间该施肥,不是人说了算,由植物本身决定。”果路农业基地技术总监穆相华说。站在“果路农业智慧平台”的电子大屏前,大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清晰可见。在几百平方米的大数据中心里,用数据描绘的沙尔沁一村千亩设施农业“画像”,尽收眼底。

内蒙古华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太阳能和空气能温室大棚里,番茄、水果黄瓜等蔬菜采用基质栽培。

“植物不会说话,可是现代智慧农业能听得见植物的声音。”华维农装智谷(内蒙古)有限公司蒙西大区总经理王旭阳介绍,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替代了人工管理,埋在土里、挂在空中的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着大棚内的环境、土壤养分、水分等各种数据,根据葡萄水肥需求规律,精确运算形成施肥灌溉计划。

从靠经验种地,到靠数据种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实现了对果路农业180余栋大棚的24h×365天智能全链监控,让每一颗葡萄都能“吃好”“喝好”。

“今年是沙尔沁一村设施农业葡萄规模化生产的第一年,普通葡萄生长周期是三年,而智能化葡萄种植可实现两年三茬,没有休眠期,缩短初次结果时间,增加结果频次。”市农牧局设施农业科科长关震介绍,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能通过传感器准确测定植物在当下,以及不同时期对水、肥料、微量元素等生长要素的需求情况,并自行调整补充,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2025年计划将沙尔沁一村设施农业葡萄种植面积增加至2000亩左右,引导周边农户在龙头企业和村合作社的共同带动下,规模化种植葡萄,让沙尔沁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之乡’。”郭春晖介绍,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未来将被大范围推广应用。

“云上”种植 让农作物“住好”“长好”

走在果路农业葡萄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从保温棉被升降幅度到通风口的开放程度,从阳光照射控制到棚内温度调节,随处充斥着“智慧”的身影,让人不禁感叹智慧农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抽取的灌溉水源存放在大桶内后进行处理。

穆相华在手机上向记者展示如何通过手机实时观察和控制基地内所有大棚,这包括每一个大棚内不同区域的水处理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喷淋系统、开放风系统、棉被系统等7个系统的运转情况。

“以大棚的棉被系统为例,我可以在手机上统一设定所有大棚的棉被升降幅度,只需一人就能完成,既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也让不同位置上的植物接收到相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保证规模化生产质量。”穆相华介绍,智慧农业的核心优势就在于依托互联网构建“农业大脑”,以“云”上数据指挥地面生产,让手机变成了新农具,让数据变成了新农资,让靠天吃饭的农民变成了收入稳定的产业工人,让乡村振兴轻松拿捏“科技范儿”。

“接下来,我们还将引入无人机飞防,工作人员在调整棉被升降之后,可以再使用无人植保机飞防巡视,这样即使某一栋大棚的棉被出现了升降故障也能被及时发现,让所有葡萄都被精心照顾。”郭春晖说。

农田里的精准环控设备、工厂里的立体种植体系、植物专用光谱、无人机飞防……智能科技正在我市的农业版图上大显身手。

在内蒙古华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太阳能和空气能温室大棚里,口感番茄、水果黄瓜等蔬菜不是长在地面上,而是采用基质栽培,每棵植物一个“单间”,在温暖如春的温室大棚里茁壮生长;走进土右敕勒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玻璃温室,园内空气湿润流通,非但没有传统蔬菜大棚的闷热,还有几分南方果园的景色,无土栽培、规模化水培、规模化基质栽培、热带植物观赏采摘,俨然是植物生长的“欢乐谷”……当下,智慧农业正在包头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独特魅力,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

农业4.0植物工厂 让农作物高品质生长

“项目全部建成后,草莓年产量将达到77吨、草莓苗年产量135万株,球幕影院、美食一条街年接待游客人数可达到25万人次,实现年营收约4300万元。”内蒙古敕勒春农牧业有限公司草莓智慧化温室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葛浩康介绍。

灌溉水过滤设备。

走进土右旗草莓智慧化温室生产示范基地,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让人感受到一个农业4.0植物工厂呼之欲出。在这里,草莓从培育种苗、种植、开花授粉,到结果、测糖、收集,再到分拣称重、包装出厂,都被精准调控、统一管理,达到种植全周期最优生长。

“生产基地采用七层立体种植体系,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爆发式增长,节肥率90%,节水率可达95%;相较于传统农业,植物工厂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短,借助周年连续生产、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以及茬次增加等技术,亩产将可提高10-20倍。”葛浩康介绍,植物工厂通过营造全封闭、洁净的种植空间,采用草莓专用光谱,并从源头拒绝病虫害干扰和环境污染,能够保证草莓生产零农残。

传感器、物联网,随着各类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数字技术不仅改变着传统的大田生产,也让温室大棚里的精细农业提档升级,保障水果、蔬菜等老百姓的“菜篮子”产品实现高品质供给。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当下,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智慧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幅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释放强劲活力的生动画卷,正在包头广袤的大地上铺陈开来。

锐评

科技赋能擘画农业新篇章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无疑为传统农业生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农业的面貌。

在数字化、集约化、高品质种植的农业4.0植物工厂,通过精准控制水肥、光照、温度等生长要素,智慧农业不仅实现了农作物的高品质和高产量,也让新农人享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这种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广泛应用,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选择。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深入普及和推广,农业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乡村振兴的步伐也将因此更加坚实。

(文/记者∶苗雨蔚、张建芳、邓雅鑫;图/记者∶常静;编辑:武巧英;校对:秦新宇;一审:武巧英;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