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从走西口“活化石”到老包头新IP

“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民居大院,是凝固的旧时光。它铭记着城市的历史,将丰厚的老包头底蕴凝固在一砖一瓦里,历经风雨,诉说沧桑……”老包头历史文化爱好者刘清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官庙片区的民居大院,是老包头传统民居建筑群的典型代表,虽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修缮,但却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未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价值,实在可惜。听到包头市将以三官庙片区为核心,建设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的消息,非常高兴,期待承载着老包头几代人烟火的传统街区能够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了解,三官庙片区由召梁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组成。街区保存历史风貌相对完整,特别是二道巷,整个巷道约200米,几乎保存了完整的历史风貌。

三官庙片区由召梁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组成,街区保存历史风貌相对完整。

“传统民居建筑是三官庙片区的亮点,也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刘清成说。走进三官庙片区,院落布局严整,外雄内秀,由正房、厢房、倒座房、耳房、影壁、大门等元素组成独院式四合院。墙体砖石勒脚,土坯筑墙,青砖山尖,院门有砖券的圆门洞和方门洞,门楣上刻有“鸢飞鱼跃”“善为宝”“耘读第”等品行志趣和家风家训。进入门内即见影壁,砖雕华丽,装饰有牡丹、蝙蝠等图案,中下部有佛龛,构图均衡,意蕴祥和。屋顶为单面坡,铺筒瓦,檐有瓦当滴水,下雨时雨水顺屋顶向内流,寓意“肥水不外流”。正脊,鸱吻,房屋马头多有砖雕装饰,体现着民居主人对建筑审美的艺术追求。

人倚地而杰,地因人而灵。三官庙片区院落多为一进四合院,也有部分带有东西套院的两进四合院。目前留存的王家大院、巴家大院、刘家大院等19座历史院落,像饱经风霜的老人,守护着一份乡愁记忆,默默诉说着曾经的曲折历史和感人故事。

刘清成探访北梁三官庙片区大院。

“二道巷2号院是刘家大院,曾是包头首任县长刘澍的住宅。”刘清成介绍道。刘澍,字泽霖,山西偏关人,在光绪四年(1878年)考中举人,曾为直隶容城县知县,1920年举家“走西口”来到包头,出任包头商会文牍员,因气度雍容,娴于辞令,笃实憨厚,办事认真,颇受包头商界敬重,逐渐做到包头的首任县长。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参与编撰《包头市志》《包头地名考》等多篇历史资料,并为包头“老八景”留下诗词,对包头的历史文化贡献非常大。

“三道巷17号院的李家大院,大院主人是包头‘老字号’复新和、景新池的掌柜——山西代州人李威。”刘清成说,因旅蒙商兴盛,复新和一度积存粮食达5万余石、宁夏吉兰泰大青盐、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天然碱达100万斤,积存糖、布、茶、烟等3000余吨。但1934年间,商号仓库发生大火,价值6万元的货被烧毁,复新和分期都作了赔偿,因此有了“宝店不漏针”的美誉。1931年,李威还投资了景新池澡堂,景新池成为当时包头首屈一指的澡堂,是一代人难以忘怀的回忆。

刘清成介绍说:“头道巷的6号院是革命先辈乌兰夫姑妈的故居,乌兰夫、奎璧、刘仁等人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经常于此集会。三官庙周边还有中共包头工委旧址、包头市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所以说三官庙片区作为老包头走西口文化发源地、‘老字号’诞生地、红色文化集聚地,非常值得年轻人到此‘打卡’,将老包头历史文化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一砖一瓦见证老包头的历史。

承载着城市百年历史文化、晋商创业精神、红色奋斗故事,让三官庙片区氤氲着“西口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时代印记。而这种人文古韵最终具象成建筑艺术,萦绕在院落间流传至今。现留存的王家大院、巴家大院、刘家大院等19处院落,既集中体现了晋系建筑风格的内核,又富有草原文化的宽敞、厚实,兼具本土特征。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打造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希望承载着包头人民的乡愁记忆,见证了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三官庙片区,能够成为‘文化味’与‘烟火气’交织碰撞的城市旅游新地标。”刘清成说。

策划:张群群,张燕青;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嘉伟,康璐;摄影:李强;编辑:王荻;校对:吴存德;一审:张飞;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