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七十五载 圆一座城市的绿色梦想

包头的秋天真的很美,宛如打翻的颜料盒,将五彩斑斓尽洒于大地。

回望75年前的包头,原园林处处长,清华大学毕业,中央城建总局包头城市规划工作组支援包头建设的王璲老人回忆:“新城区到处都是荒秃秃的……园林绿化更是一片空白。当时城区中一无苗圃、二无公园,……春秋时节,风过之处,沙尘连天……”

75年,时光荏苒,包头的城市绿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内蒙古最美绿道”“自然城市”等殊荣授予包头,一度被外界誉为“草原钢城”“理工男”,也因为这份旖旎的柔美而充满了文艺范儿。

戈壁滩上 “硬核”造景

每到夏季,很多走进包头的人都说,这里很难看出是一座干旱半干旱的城市。特别是2023年的夏季,包头实施无界公园建设,公园拆除围栏,绿色空间便捷可及。特别是葱茏的行道树和数不清的口袋公园,推窗见绿,转角遇景的美好照进现实。

然而,这样美好的场景,在75年前却是另外一副模样。1999年完成的《包头园林》上记载,1949年,当时的包头市区(现东河区),一无苗圃,二无公园,全市仅有南门外大街一行63株行道树和转龙藏古树百余株,近郊有零星树木约5万株。当时的包头是一个黄沙弥漫,有风无景,缺树少绿的边塞小城。

上世纪50年代初,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包头市园林绿化有了总体规划——大搞苗圃建设,建立园林专业机构。两个“硬核”基础与完整绿化体系的相互支撑,让1953年3月包头市人大三届二次会议上的“绿化包头”有了强硬的底气。

短短几年,园林人培养的几十万株苗木,基本满足了城市大规模绿化用苗的需求。全员参与的绿建,先后完成的包钢厂前林带、北郊工业区林带、建设路林带、昌福窑子片林、市内林带和大量的道路、机关、工厂、庭院和规划中公园的建设,硬是在阴山脚下的戈壁滩上铺出了一片绿意。

1955年,包头开始修建旧区通往新区(即昆区、青山区)的建设路工程,1958年,包头市园林处成立,开始着手建设劳动公园、八一公园、钢铁大街、阿尔丁大街等公园、道路的绿化。1961年,新建甲浪湾苗圃(后市第二苗圃,今东河公园)。

在包钢退休职工赵洪俭老人家的相册里,有两张他年轻时在人民公园、八一公园里的照片。老人说,1953年东河区建成了包头市的第一个公园——人民公园,这个公园结束了包头市无公园的历史,很多人专程到那里去拍照。1959年,八一公园建成,这里一下子就成为了昆区、青山区的绿化中心。

播种绿色 完成蝶变

时光不会永远停留在老照片的光影中,包头园林绿化的脚步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与改革开放一起,开启了新纪元。

在《包头园林》厚重的记录中,1979年至1999年,笔墨浓重地记录了这段珍贵的历史。包头的园林绿化事业,紧紧跟随包头的城市发展,坚持“普遍绿化、重点提高、巩固成绩、积极发展”的方针,采取以绿为主、以树为主的措施,每年植树百万株,种花种草十多万平方米。

包头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智兴介绍,那个时期,包头的公园、游园有了很快的发展与提高,公园、游园、公共绿地不仅数量增多,而且质量较高。如公共绿地最少的东河区,人均只有0.5平方米,1985年,市政府决定将位于东河区南郊的渔场改建成南海公园。另外,包头市发动工厂建公园,短短几年,一机厂(现一机集团)、二机厂(现北重集团)、包钢等先后建成了10公顷以上的中小型公园,包头市“厂办公园”在国内“独树一帜”,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包头更是狠抓城市道路的绿化美化,城市道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街道有多长,树就种多长。

赵智兴介绍,1985年,包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常委会通过云杉为包头市市树、小丽花为包头市市花的决议。在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四季常绿的云杉,配上可以盛放几个月的各色小丽花,成为包头独有的风景线。

1987年,包头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城市园林绿化也迎来大发展机遇。包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建设了一批水平较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园林绿地。3年来,共建成8个各种风格的大中型绿化广场、几十个街头景点、造型各异的喷泉水景以及十几条园林道路。种植草坪100余万平方米。

50年,包头完成蝶变,有市民作诗:黄沙弥漫不复返,塞外钢城变江南。

“高手”云集 加速发展

1985年建成的阿尔丁广场,钢花喷泉营造出的“时代旋律”永远定格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1998年建成的银河广场则成为几代包头人心中的白月光。

银河广场设计超前,喷泉、彩色园路、大板块花带,开放共享的理念更深层次地植入到园林广场建设中,当时是自治区最大的绿色休闲广场。二期建设中,继续加植草坪,引进梅花鹿驯养,使包头市不负“鹿城”的美誉。其中,集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表演系统“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喷泉展现出“网红”的绝对实力,成为包头向外推荐自己的最靓名片。

1994年,现在的包头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文唐刚大学毕业,虽然没有参与银河广场的设计和建设,但是,作为园林人,他见证了新一代园林人求新求变、踔厉奋进的精神。

2002年,作为阿尔丁植物园建设工程现场指挥,王文唐开始了当时包头园林建设中的最大绿化工程。他说:“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包头园林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在各自奋战的岗位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能力,他们一呼百应地聚集到重点项目建设中,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

“高手”云集,让王文唐有底气,而这份厚重的底气,成为包头园林绿化发展的加速器。

其实,在包头园林事业发展的历史上,园林人永远记着第一代园林专家朱英、苏延书、王遂、曹良钰、郝耀武、许秀立、徐景惠、吴桂荣、赵中人、柴改生、刘广道、关永强、梅景玉、武文功、何福悌、郑藻等人的名字,正因为他们,让包头园林的发展后劲十足。

2023年秋季,民族西路上一株白蜡凭借金黄丰盈的叶片通过网络风靡包头,这棵被誉为“最美”的网红树就是王文唐和同事们当年种下的。他清楚地记得1998年4月28日栽种的日子,作为当时三苗圃的副主任,从莫尼路到友谊大街,他和同事们在道路两边栽种了白蜡、山桃,每到秋季,整条道路被一片金色浸染,人们徜徉其中,陶醉其中。

包头最美的道路,非钢铁大街莫属。2012钢铁大街改造完成,隔离带绿化中,王文唐大胆选择黄杨,2014年又在景观道路上首次应用海棠。从春天开始,820棵海棠树,层层叠叠绽放出抱团的粉色花朵开始,让“钢铁直男”的城市变得温柔浪漫。

内外兼修 擦亮名片

从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的旖旎风光,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半城楼房半城树”的城市“绿色名片”;从打造无界公园,开放林下空间,消减绿化隔离,共享城市花境,到贯彻节约创新精神,拓展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大再生水利用,推动科学绿化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到202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包头市入选“自然城市”,包头这座城市,用不屈的奋斗,向世人展现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包头风采。

截至2023年,包头市绿化覆盖面积946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4.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2平方米。

这组数字是包头市园林绿化引以为傲的成绩单,但包头园林绿化的脚步从不会停留,在疾步稳健的前行中积极融入城市新发展格局,注重城市有机更新和内涵提升,创新出一条适合包头实际、满足群众需求的科学绿化新路子,让包头这座城市更具颜值、更有气质、更有温度。

在包头“百园之城”的公园绿地格局下,园林人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填补公园绿地服务缺口,提升公园绿地的均衡性、可达性、便民性,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宜居环境。包头积极探索无界公园和林下开放空间等试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在劳动公园、阿尔丁植物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公园内设置开放绿地空间,拓展“公园+”“草坪+”功能,满足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新需求新期待,实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因地制宜增设体育健身、儿童游乐、老人活动等场地设施,满足了各年龄层游园活动需求,构建全龄友好型公园绿地。

在公园广场植入包头文化元素,不断夯实绿地人文底蕴,我市先后建成劳动公园劳模工匠主题、井坪公园革命先烈纪念主题、兵工路军工文化主题等文化主题公园,让每个公园都讲好自己的故事。

最会讲故事的公园“石榴花开”主题园区在2024年10月建成后瞬间吸引了各地群众,生动鲜活地讲述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包头故事……

75年来,包头园林绿化事业已经立体地跃然于2776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绿色是厚植的底色,充满着蓬勃的力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记者:赵永峰;编辑:秦新宇;校对:武巧英;一审:武巧英;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