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更便捷、更舒适的居家养老?万青路街道振华社区创新推出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年轻时把志愿服务存进去,年老时兑换成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给青山区居家养老提供了新思路,树立了新标杆。
互助养老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振华社区共有6570户、8883名居民,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达2199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2%以上,属典型的老年社区。为满足社区老年群体多元化服务需求,今年起,振华社区积极探索“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以“服务时间”为媒介,将互助养老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通过“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制度设计,积极组织健康的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为高龄、失能、独居老人提供服务,不断实现降低养老成本、缓解养老压力、提高养老水平的社区治理目标。
12时许,振华社区“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队成员、63岁的张忠杰便带着从社区餐厅提前订好的午餐来到口岸花苑7栋,“看望”结对对象康奶奶,这种“看望”已进行了很多次。
“您尝尝今天的饭菜合不合口,还有啥需要,您尽管说……”张忠杰耐心地和康奶奶说着话,并拿起笤帚开始扫地。
81岁的康奶奶因患有严重的腿关节风湿病,长期居家行动不便,自子女去外地工作后衣食住行便成了极大的生活困扰。张忠杰在了解康奶奶的情况后,不仅承担起每周三次的上门送餐任务,还先后多次接送康奶奶前往包钢医院就诊。“这个小张真是热心人,隔三岔五来看我,还经常陪我聊天,不让我有负担,让我这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感觉干啥事都不那么难了。”说起“时间银行”贴心的养老服务,康奶奶不禁湿润了眼眶。
“‘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推行后,越来越多像张忠杰这样的社区居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志愿服务队成员已达16人。他们以邻里熟、关系亲、情况清的地缘和人缘优势,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便捷化服务。”万青路街道党委第一书记马星说。
促进邻里交流构建美好社区
记者了解到,“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服务共分设施类和服务类两种类型。“结对”帮扶只是其中的一种。服务类主要以互助式“虚拟养老院”形式为高龄、残障、独居、失能等老人提供家政服务、上门医疗、人文关怀、代办代买等居家上门服务。70岁以下老人与80岁以上老人进行“结对”,并以口岸花苑老少乐园为试点阵地,口岸花苑佰佳福社区食堂发放1440小时“服务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放2790小时“服务币”,为老人提供“乐享式”“敲门式”“互助式”服务。结对的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时间银行”储存了服务时间。当志愿者年老后需要帮助时,可从中提取时间兑换相应服务。这种互助服务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还能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增进家庭和谐,营造幸福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二站、口岸花苑老少乐园、振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空间实体为媒介的设施类服务,社区主要就近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娱乐、医疗、家政、康养等19个便民养老服务项目,同时,作为“时间银行”的承托方细分志愿服务内容,为“服务币”的积分储蓄和兑换提供时间依据。
据了解,自“时间银行”服务开通后,志愿服务队已开展36次上门送餐、17次代购代办、9次陪同就诊、52次政策宣传及小区巡防等活动,为辖区老年人增强社会联系、促进邻里交流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贡献了力量。
“‘时间银行’承载的互助精神,正与构建美好社区的愿景不谋而合。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去帮助他人,同时也能获得所需的服务回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局面。这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诸多挑战,更能增进邻里友谊,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振华社区党委第一书记马星说,通过强化服务流程与管理过程的合法合规性,社区将继续发挥在资源协调方面的主导作用,持续推进“时间银行”在辖区有效拓展,为老年群体创造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通讯员 杨培霞;记 者:赵永峰;编辑:秦新宇;校对:武巧英;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