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拉开,阳光进了屋,关爱暖了心。”在青山区富强路街道丰产社区,部分居民家窗户上贴有醒目的卡片标识,这些多是独居的老人每日拉开窗帘,表示今天自己状态良好、请放心,而和老人们建立这个约定的不是他们的子女,而是社区的小巷管家巾帼志愿者。
心随“窗”动,爱不缺席。“窗帘行动”是志愿者们与辖区独居老人之间无声的默契,而小巷管家巾帼志愿者的服务远不止此,作为社区居民们公认的“六边形战士”,她们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入了持久动能。
2021年,青山区妇联立足青山区老旧小区多、老年群体多、兵工家属多等实际情况,在包头市率先成立“小巷管家”巾帼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以大型军工企业退休女性党员和热心妇女群众为主。得知志愿服务队招募成员,丰产社区居民刘文英积极参与,以小巷管家的身份加入了家门口的志愿服务中。
刘文英所居住的社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小巷管家巾帼志愿者后,刘文英走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妇女等群众家中,宣传党的最新政策,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排查隐患、发现问题、互助邻里、收集民意。可以说,刘文英已经成为社区的观察员、社情的报送员、矛盾的化解员,更是社区居民的家庭成员。
“社区里43名巾帼志愿者就是大家的‘眼睛’‘嘴巴’‘耳朵’。”刘文英解释说,眼睛用来发现矛盾隐患,嘴巴用来宣传政策、调解矛盾,耳朵用来收集意见,听家长里短。她们的凝聚力和热情带动了辖区居民、共建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参与,让老旧小区里开出了和谐团结的花。
如今,小巷管家巾帼志愿服务队有了统一的蓝马甲、蓝马扎、工作胸牌,还设立了志愿服务亭,这些荣誉的身份标识如行走的志愿服务旗帜,将大家的社区幸福生活紧紧包围。几年来,小巷管家巾帼志愿服务形成了“巡、访、做、报、记、兑”六字工作法,志愿者还可根据服务记录获得积分,到所在社区的“红色积分超市”兑换奖励。
近年来,包头市妇联不断探索具有妇女特色、符合群众需求的巾帼志愿服务模式,创新构建“1+4+N”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鹿城巾帼红”志愿服务品牌,通过“1个品牌统领、4类志愿服务、N个典型带动”,形成了全市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广泛覆盖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已组建各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988支、注册志愿者6474人、累计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1728场次。以刘文英等“小巷管家”为原型的微电影《窗》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微电影十佳优秀作品。
(记者∶娜默热;编辑:武巧英;校对:秦新宇;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