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黄河与金长城在这里相拥

□刘清成

内蒙古现有长城7500多公里,长度和朝代跨度均居全国第一。黄河流经内蒙古843公里,是黄河“几字弯”的核心地带。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内蒙古地区,长城与黄河有五次拥抱,绘就了长城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其中包头境内的金长城是内蒙古地区黄河与长城的第二次拥抱。

近日,笔者来到东河区沙尔沁镇莲花山,探访具有800年历史的金长城遗址,感悟金长城与黄河激情拥抱的历史画面。在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上有一段珍贵的金长城(金界壕)遗址,我们找到了这段长城,但是特征已经不明显,沙尔沁一带的金长城曾经是西夏和金国的分界线,一直延伸到黄河岸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沙尔沁半山处向南到黄河还可以看到清晰的金长城遗迹,当地俗称“土龙”,又因以墙基作为乡间的通道,当地人称“边墙路”。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金长城,金长城全长约 5000 公里,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工程浩大。它历经800多年风霜雪雨,成为一个古老民族的象征。它迤逦于广阔草原,见证了历史沧桑。金长城建筑别具一格,防御严密,设置完整,是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金长城在包头境内约有50公里。

在广化寺(沙尔沁新召)北侧山坡上,有金长城的一座烽火台,2米多高,土夯而成,虽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这段金长城从莲花山半山腰延至山脚,然后一直向南延伸过去,穿过田野和110国道,经海岱村的庙圪卜,进入官地村,直抵达黄河北岸,全长近5公里。

为了探寻这段金长城遗迹,我们来到海岱村,一位寇姓老伯,带我们来到村西一处叫庙圪卜的地方,指着一条一米多高的土垄说,这就是金长城,小时他经常在上面玩耍,比现在高得多,我们称它“土龙”,1957年在海岱村修水渠时,曾挖出两块相距六七米的大方石,疑是穿越长城门址的位置。现在这条土龙向南已经看不出形状,完全变为田地,目前这一小段是当地仅存的金长城遗迹。

站在官地村黄河岸边,狂风吹动着河水波浪翻滚,河对岸天际边,烟尘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奔驰而来。古老的金长城从呼伦贝尔草原,经过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进入包头,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在这里与黄河紧紧拥抱,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两大文明符号握手言欢,激情相拥。

包头境内有战国赵北长城、固阳秦长城、汉外长城南北线、北魏六镇长城南北线以及金界壕漠南线和主线,共5个朝代8条长城,和其他长城不同的是,沙尔沁金长城被不断改道的黄河融合,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与黄河亲情拥抱。

金长城实现了与黄河的对话后,恋恋不舍地告别黄河,从黄河南岸一路奔向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高原,开启它新的征程。“城”与“河”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展现包头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信。

在沙尔沁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有金长城、赵长城、阿善文化遗址这样的古迹,还有稒阳古城遗址、广化寺、普华寺、六郎庙、章盖衙门、古道驿站、五当石门等众多的历史文化符号,阿善文化遗址距今近4000年,被誉为包头历史的第一缕曙光。长城文化、阴山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西口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成为打造祖国北疆文化高地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荻;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