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达茂旗:特色种植 “草根子”变成“金票子”

近日,走进达茂旗黄花滩村中药材育苗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药香扑鼻,知母、桔梗、苍术、射干、黄芩等5种中药材长势喜人,散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知母、桔梗这些药材的生长期都比较长,基本两到三年才能长成,随着生物医药和绿色农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应用价值广泛的药材市场需求也在稳步增长。”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建波一边带领记者参观育种基地,一边介绍道。

“闲置棚”变身“致富棚”

今年,百灵庙镇集思广益,盘活“沉睡”资产,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启用闲置大棚种植中药材,并经过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让知母、桔梗、苍术、射干、黄芩等5种中药材相继“入住”各温室大棚,“闲置棚”变成了“致富棚”,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来说,今年我们试种的5个品种,桔梗、苍术、射干和知母比较适合本地种植,明年我们将大面积推广这几个品种,拓宽老百姓致富增收路。”王建波说。

大棚育苗长势良好,田间种植喜获丰收。近日,百灵庙镇红格塔拉村的板蓝根迎来了收获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忙得热火朝天,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板蓝根种植地采收现场,随着机械轰鸣声,一根根板蓝根破土而出,工人们熟练地将板蓝根进行抖茎去土、去杂分拣,不一会儿,一堆一堆的板蓝根摆满了田间地垄,阵阵药香扑鼻而来。“达茂旗土地排水性能好、土壤层深厚、结构疏松且是肥沃的砂质土壤,积温、气候都达到了药典标准,所以特别适合种植板蓝根。”看着整整齐齐码放的板蓝根,王建波心里乐开了花。

板蓝根收获现场

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板蓝根的市场需求大,具备投资成本低、抗旱、当年种当年收等优势。为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百灵庙镇抢抓机遇,打破种植壁垒,采取“企业+农户+订单”的产业链模式,并推行“先投入、后回收”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吃下“定心丸”,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群众增收、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苦”药材种出“甜”滋味

药材地里话丰收,群众增收笑开颜。“苦”药材也种出了“甜”滋味。“今年种板蓝根,一天能挣200多块钱,离家近还挣得多,明年我还要来种板蓝根。”前来打工的村民秦中义笑着说。像秦中义这样在秋收期间来打工的村民还有20多人,板蓝根种植不仅成了百灵庙镇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新机会。

记者了解到,今年百灵庙镇在黄花滩村、红格塔拉村试种板蓝根,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兴旺之路。红格塔拉村党支部书记宋玉军说:“今年我们红格塔拉和黄花滩两个村共试种板蓝根1000多亩,相较于之前种植玉米,板蓝根效益更高,每亩预计可增收2000元左右。我们还与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公司达成了合作,板蓝根丰收后药材公司直接收购,为种植农户解决了销路问题,按每公斤保底10元回收,农户省时又省力。今年试种喜获丰收,明年我们将尝试种植更多品种的中药材,为村民致富增收提供更多选择。”先试先行,示范引领,百灵庙镇中药材育苗种植为达茂旗其他地区的发展指出了新思路,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板蓝根在地里长势良好

今年以来,达茂旗以“因地制宜、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增产增收”为发展思路,通过统种共富、统养共富、特色种植等产业模式,牢牢牵住了产业兴旺的“牛鼻子”,着力让乡村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未来,达茂旗将继续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培育乡村振兴新经济增长点,打开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通讯员:肖旭婕;记者:李硕;编辑:秦新宇;校对:武巧英;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