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包头∶七十五载砥砺奋进振雄风

包钢(集团)公司稀土钢板材厂。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包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走好新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奠定坚实基础。

历史跨越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跃升。1952年,包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0.8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划出一道昂扬的“上行轨迹”——1979年、1993年、2008年分别突破十亿、百亿、千亿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11年间连上三个“千亿级台阶”,2016年实现2092.4亿元,2021年实现3368.8亿元,2023年突破4263.9亿元。2013至2023年,GDP年均增长7.2%。近3年时间,包头从全国GDP百强之外(103位)晋升中游,2023年位列72位,昔日的老工业城市跑出经济加速度,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头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三次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一三二”到“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优化升级。1952年,包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71.4∶13.3∶15.3”,呈现“一产主导”的特征。到1978年,包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10.7∶67.1∶22.2”,转为“二产独大”。进入21世纪后,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平衡,呈现“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2023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2∶54.6∶42.2”,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特别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六成,成为包头市经济的“压舱石”,工业门类体系日益完备,旗帜型产业集聚成势。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解放初期包头财力疲弱,1950年财政收入仅为147万元。之后随着建设大幕的拉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到1978年,包头财政收入增至1.6亿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综合财力持续稳步提升,2023年,包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至200.5亿元。

人均GDP不断攀升。1952年,包头人均GDP仅为190元。1978年增至594元,1983年超过1000元,1997年突破万元大关,到2023年包头人均GDP增至155050元,人均创造财富日益提升。

厚植根基 农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现代农牧业实现“双收”。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包头农牧业改变广种薄收面貌,全面释放发展潜力,农牧业实现丰收又增收。2023年,包头粮食产量达124.6万吨,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12.7倍和7.2倍,连续12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2023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02元,是1980年的132.3倍。

大型玉米收割机高效作业。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23年,包头新建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1万亩,改造设施农业2.1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9.2万千瓦,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9%。截至2023年末,包头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34家,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1家,农畜产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个。同时,1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攀高向新 工业“筋骨” 挺起脊梁

工业生产飞速发展。1949年,包头工业总产值仅1031万元。随着包钢、一机厂、二机厂等工业项目的建设,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体系日益完备,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增长换挡不失速,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23.4%,在连续40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良好走势下,创2011年以来年度增速新高;2013至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产业升级接续发力。包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建设“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按照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3+5+N”重点产业集群,稀土、晶硅光伏、陆上风电装备等汇聚众多国内头部企业,聚链成群。2023年,稀土和晶硅光伏两大产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近六成,成为包头工业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稀土产业方面,包头加快“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快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稀土产业向终端应用领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以韵升强磁、大地熊、天和磁材等企业为代表的稀土新材料产值扩增,夯实稀土新材料基地基础。晶硅光伏产业方面,电子级晶硅产业不断孕育,晶硅光伏业增加值增速达59.3%。此外,铝产业将有望在2024年成为继钢铁、晶硅光伏、稀土产业之后的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创新发展持续向好。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27.5%;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三成;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研发投入长期稳居自治区创新发展首位,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共计65.97亿元,比2012年(34.09亿元)增加了31.88亿元,占自治区比重达38.6%,居全区首位。

“项”上发力 投资潜力不断释放

投资增长态势稳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一五”“二五”计划的实施,1950至1978年,包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979至2000年,累计实现投资额461.1亿元,年均增长16.4%。进入新世纪以后,包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2001至2010年十年间,累计实现投资额4624.4亿元,年均增长36.1%。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达效有效拉动了投资的稳步增长,2023年,包头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创“十四五”以来年度新高。2013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

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2023年,包头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中国硅业大会等近百场主题活动,形成产业链招商主形态,推出场景招商新模式;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乐橙碳纤维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晶澳5GW光伏组件刷新项目建设“包头速度”。2023年项目推进更快,谋划储备更实,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790亿元,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活力迸发 消费市场蓬勃兴旺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包头社会购买力不断提高,到198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头商业网点、商品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到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7亿元,是1980年的20.8倍。跨入21世纪,包头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商品市场建设日新月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12年,包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3.8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加之“包你满意”“包你放心”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到2023年,包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千亿,达1114.9亿元。2013至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6%。

包头金街商业繁荣。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金秋消费季”等700场大型促销活动拉动消费70.7亿元,引进首店、旗舰店31家,包头还创新推出“街头演唱会”“博物馆之夜”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活动,包头金街、赛汗塔拉分别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此外,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2022年增长58.2%。

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2023年,满都拉口岸过货量突破500万吨,航空口岸实现对外开放,包头新设立外资企业18家,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市进出口总值由2012年的132亿元增加至301.3亿元。2013至2023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7.8%。

共享发展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随着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切实体现出“包头温度”。2023年,包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1980年的486元增至58663元,是2012年的1.8倍;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195元增至25802元,是2012年的2.3倍。2013至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3%和8.7%。

科技创新强势引领。包头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2022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07%,连续三年超2%并保持全区第一。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77家,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自治区以上创新平台71家,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百强城市。

教育保持高质量发展。包头全力打造教育高地,2023年,教育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2亿元,较2022年增长7.0%,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22所,分别新增学位2710个、10080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建成各类别教育发展集团21个,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3所、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5所,高校毕业生留包率提高5.6个百分点,获批自治区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试点盟市。

文化旅游亮点非凡。包头全力打造文化高地,2023年,创新推出“图书馆音乐会”“音乐巴士”等活动,建成文化惠民超市20个、“群星小舞台”20个,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500多场,歌剧《双翼神马》荣获全国优秀剧目奖。2023年末,包头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国有博物馆3个、美术馆2个;拥有A级旅游景区33个、旅行社130家,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897.3万人次。

卫生健康事业长足发展。2023年末,包头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8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057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376人。包头全力打造医疗高地,获评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全市2085家零售药店“互联网+电子处方”全部上线,外地来包就诊人数增长133%。包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现场评估,入选全国“省级健康城市样板市”。

风生水起逐浪高,砥砺奋进正当时。展望未来,包头将继续保持“进”的态势,形成“新”的动能,凸显“聚”的优势,释放“闯”的红利,加大“惠”的力度,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全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

(文/记者∶张海芳;图/记者∶吴杰、常静;编辑:武巧英;校对∶草脑日;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