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园即成“网红打卡地”
“石榴花开”主题园区国庆期间每天最多接待8000人
“在‘石榴花开’主题园区,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稀土之都的发展历程,深度了解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整个过程,还参观了‘石榴花开’主题餐厅,带孩子在儿童乐园游戏了一番。这个国庆节,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了包头发展的繁荣……”10月3日,从土右旗专程赶到青山区的张明鑫一家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高兴地说。
“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一角。
国庆期间,像张明鑫一家一样,专程来到“石榴花开”主题园区的游客有很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庆期间每天有7000到8000人走进园区,刚刚建成开放的“石榴花开”主题园区绝对是国庆期间的包头“网红”。
边游边学
“石榴花开”主题园区位于包头劳动公园东南角,设置主题展示区、科普游览区、林荫活动区。走进主题园区稀土科普园、儿童乐园、“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和“石榴花开”主题餐厅,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游客们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石榴花开”主题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打造“稀土之都”科普示范基地和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目标,因地制宜升级改造设施,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了民族团结、稀土历史、儿童活动等元素。“走进主题园,随处可见石榴花元素,蕴含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寓意,园内建筑风格融合了民族文化,兼具传统之美与现代气息,这里不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家园,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主题园现场负责人介绍。
作为“石榴花开”主题园区的核心,“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作为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包头形象的有效载体,以翔实的图文和实物,生动展现了民族团结、守望相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画面。
“石榴花开”主题园。
站在展馆内的一列“绿皮火车”前,凝望着展柜中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来自城市各区的老年市民的思绪飞到了1960年。
1960年,首批100名南方孤儿从上海到达包头,拉开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号召下,内蒙古各族人民敞开博大胸怀,排除一切困难,收养抚育了3000多名来自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的孤儿。从此他们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国家的孩子”。
“在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里,‘国家的孩子’在祖国北疆大地上扎根成长,他们与草原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内蒙古的长足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60年星移斗转,‘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在祖国北疆草原赓续传承,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被赋予了新的积极意义。‘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生动展现了这段历史佳话,是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展现民族团结、守望相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有效载体。”非常熟悉这段历史的原包钢职工大学教授刘培文看完展览说。
可逛可食
在主题园内,最令游客称赞的当数“石榴花开”主题餐厅,别致的景观设计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餐厅拥有14个雅间,可同时容纳150人用餐。装修风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基调,通过“七上包头”“草原晨曲”“光宪之光”“道衡问道”“作霖钜作”等主题雅间,将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生动实践,以及我市稀土产业发展壮大,“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光辉历程娓娓道来。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真正的美食是文化和情感的交融,一个雅间就是一个故事:从距今2000多年前的昭君出塞,到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齐聚包头书写“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时代篇章;从1927年丁道衡在包头发现白云鄂博矿,1934年何作霖在白云鄂博矿石标本中发现稀土元素,1974年徐光宪亲赴包头稀土三厂主持“串级萃取工艺”应用试验,成功分离出轻稀土,到1978年-1986年方毅副总理先后带领20多位部长七上包头,亲自领导包头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再到2023年,我市聚焦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在“石榴花开”主题餐厅里,一组组图片,一段段文字,将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画卷铺陈开来,让走进这里的每一位食客,在品鉴美食中感受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的包头盛景。
“家门口有个这样的‘宝藏公园’,既能了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故事,还能看文艺演出,感觉太幸福了。”家住呼十四供电小区的彭大妈激动地说。
国庆假期,包头市的新地标——“石榴花开”主题园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很多游客说,了解历史、欣赏美景、观看演出,这个新去处,舒适又惬意。
(文/记者∶赵永峰;图/记者∶祝家乐;编辑:武巧英;校对∶草脑日;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