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包”揽人才汇聚发展新动能

“人”是主心骨,“才”聚事业兴。包头,从来都是一座爱才惜才、引才聚才的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建设者汇聚包头,谱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新时代,各领域行业的人才持续关注包头、来到包头,围绕“3+5+N”重点产业集群和“三大高地”建设等全市各项重点工作贡献智慧力量。

一个阶段以来,包头市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立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增强人才“西引力”为主线,持续放大自治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和产才融合示范基地两个品牌效应,在人才引育用留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全力推进产才融合示范区、创新人才集聚区、人才生态优化区、人才资源开放区建设,开放包容的包头持续用诚心、赤心和雄心海纳各地英才,不断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

顶层设计构架人才工作“新版本”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包头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压紧压实责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招才引智大使”的理念,主动“走出去”,深入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宣传推介包头优势产业和人才政策。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包头高新技术人才服务中心、内蒙古人才发展集团、包头市人才协会、包头市全国高校校友会服务总会,以及稀土、晶硅光伏、技能、教育、医疗、文化六大领域产业人才联盟,各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形成了“一组、一办、一中心、一集团、一协会、一总会、六联盟、十县区”齐抓共管、聚力联动的工作新局面。

引才汇智集聚人才“强磁场”

一个阶段以来,为适应新材料、装备制造、稀土、光伏、铝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市不断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以人才智力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中,“事业编制企业用”得到了供需双方的热烈反响,企业引进人才先给编制再到企业服务5年,期满后可自愿选择继续留在企业或到事业单位工作,这一制度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更解了企业招引人才的燃眉之急,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新生态。

实施重点产业博士硕士招引行动,采取“市县联动、地企共引”方式,为重点企业引进紧缺急需博士37名、硕士400名,并一次性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资金补贴。首创实施“高校才企业用”“企业才高校用”,通过给编制、强保障的方式,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与内蒙古北重集团为试点启动实施。高频次开展专场招聘、校园招聘等活动,首发人才引进白皮书、产业引才地图,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此外,我市以招商引资思维破解招才引智难题,成立5个市级招才引智小分队,派出10名驻校挂职引才专员,聘请188所高校招就处长担任我市招才引智大使,推动建成87家招才引智工作站,授予6所高校人才引进示范大学,聘任48名包头籍在校生担任小鹿特使,架起了包头与高校联系沟通的“快速路”“高架桥”。

在2023年,我市先后赴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与包头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100余所国内知名院校,开展专场宣介、招聘等活动300余场,吸引集聚各类型人才3.4万人。根据智联招聘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中,包头位列56位,是人口、人才“双净流入城市”。

育才培优搭建成长“快车道”

稀土产业是包头的传统优势产业,从20世纪我国地质学家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到如今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人才,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紧扣“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人才需要,我市积极申请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资源,争取到4名博士组成内蒙古稀土基地建设团开展服务,服务期由过去的1年延长至2年,建立推行“六个一”协调服务机制,“博士服务团”人才智力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精准发挥。

在产业引才、事业引才方面,我市先后引进多名教授专家,聘任为科研院所、高校负责人,并通过“以才引才”柔性引进8名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2022年,英斯特稀磁新材引入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舒尔院士并建成我市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今年,北方稀土、二冶集团、敕勒川现代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分别与院士专家合作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动美科、盛泰等企业与7所高职高校合作共建“订单班”“工匠班”“冠名班”50个,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4500余人。《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全力打造“工匠之都”》入选2021年度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中高一体·校企融合—包头市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案例入选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奖。

用才激励构筑干事“大平台”

建优干事创业的平台,才能助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个阶段以来,我市全力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搭建稀土材料电磁冶金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硅业学院,推动建设明阳北方智能风电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130家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实施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114项,内蒙古北重集团360垂直挤压机等项目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包头(北京)人才科创基地、包头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中心等8家人才飞地累计对接合作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95家,储备企业103家。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141人,硕博占比超80%。组建研发团队18个,累计申请专利180余项、参与标准起草40余项。

此外,累计评选“鹿城英才”四批次,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等个人570人、创新创业团队103个、人才工作示范点24个。

特别是今年,建成省级稀土创新平台——鹿城实验室,突出精准选题和促进转化两个方面,畅通稀土产业创新精准选题“前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后一公里”,一批研究成果在技术转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留才暖心稳定在包“优环境”

引进优秀人才,重在留心。

包头推动市人大立法将每年8月23日所在周设立为“包头人才周”,用最高礼节礼敬人才。在全区首设人才事项服务系统——包头人才一“鹿”通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人才服务、信息交流、创新合作平台。畅通金融赋能人才发展链条,获批全国首批、西部地区首家“人才贷”试点城市,成功发放首笔800万元贷款。设立2亿元人才创投基金,为8个科创项目提供1.05亿元资金支持。首创“1+1+6”人才服务矩阵,构建以包头市人才协会为牵引,以稀土、晶硅光伏、技能、教育、医疗、文化等六大领域产业人才联盟为支撑,以校友服务总会为助推的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优化配置。

在精准强化服务保障方面,首创“包揽人才 头等大事”人才恳谈机制,并常态化组织推进,加大交办事项跟踪督办力度。率先发放高层次人才卡,推行“超预期服务体验”,共服务高层次人才452人,累计为418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为71名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教育优待服务,高层次人才累计享受体育场馆服务225场2652人次、景区优惠499人次、观演23场1498人次、贵宾出行877人次,为969名人才兑现人才安居保障、青年人才引进等各类人才政策,用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向人才兑现承诺。

功以才立,业由才广。追赶发展的包头,千帆竞发,劈波斩浪;矢志发展的包头,呼唤人才,成就人才。包头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汇聚八方英才,激发智力引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包头实践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娜默热;编辑:吴存德;实习编辑:黄春芳;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