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我们正芳华|固阳大爷的美好生活

“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你看我今年75岁了,还不感觉老,争取活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那时我也正好一百岁了,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矍铄的精神,让人很难看出眼前这位洋气、健谈的大爷是土生土长的固阳老农民。

大爷名叫刘彪,是固阳县银号镇六贵村村民。采访时正好赶上收麦子,大爷一点儿也不愁他种的几十亩地。在家刷会儿手机的工夫,成片的麦穗就在现代化收割机中变成“金豆豆”颗粒归仓。坐在自家干净整洁的院子门前,刘彪讲起了他所经历的改革中的时代芳华故事。

刘大爷讲述他的故事

刘彪出生于1950年,经历了从新中国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上小学时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毛主席说‘我们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但白纸上好写字嘛。”刘彪告诉记者,虽然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辈子也没离开过这里,但他和他那个时代的人都是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一步不落地在那张白纸上奋斗,一代接一代,一棒传一棒。

“小时候家里虽然穷,但父母也知道人得有文化,有文化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兄弟姊妹们都上了学,我还念到了高中。”在刘彪的回忆中,除了吃不饱饭的苦,更多的是精神上富足的甜。“那时的人啊,一个个、一家家地铆足了劲儿干,小家顾得少,就想得给国家争气。”

高中毕业后,刘彪回到村里当过民办老师、村主任,组织过打工队外出打工,后来又被选为村主任、村书记,书记主任一肩挑,见证了几十年来农业、农村、农民欣欣向荣的发展变迁。

村头,村民们与刘彪商量着“一日游”的计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首先是包产到户,解决了一个吃的问题;然后就是2006年元旦,取消了农业税,这对农民来说是最实惠的好事。后来不但不缴纳农业税,而且政府每年还按照你种的面积、种的作物种类,给我们返钱。”刘彪向记者细数了现在的各种农业补贴,如退耕还林一亩地给补贴200元,种玉米一亩地给补贴50元-100元,再加上农业保险给兜底,农民种地越来越有底气,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

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从农村危房改造,到新农村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从脱贫攻坚到接续乡村振兴,刘彪家在这一系列政策的覆盖下,建起了新房子,房间的设施也越来越好。“两室一厅,厨房、卫生间样样齐全,不光是我们家,全村都推倒了旧房盖起了新房,柏油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大门口,村里花红柳绿、干干净净的,跟城里的一个样……”

“现在农民日子好过啦,不仅种地有补贴和保险,我们也给上了医保、养老保险。村里还发展起了集体经济,你别看我岁数大了,但也没闲下来,还想通过劳动,把日子过得更好。”刘彪笑呵呵地说。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75年来,刘彪以及像刘彪一样的几亿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真是在新中国成立时的一张白纸上,绘上了最好的蓝图。”采访最后,刘彪脱口而出的这句话,直戳心底,质朴而有力!

■记者手记

新蓝图需要你我共同绘就

因为在选题策划阶段就已经去过一次彪叔家,通过聊天感觉到彪叔是一个乐观健谈的老人,也很有趣。所以在拍摄前,我和编导、摄像就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确定了轻松有趣的基调,希望通过新的表现方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农业、农村、农民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

固阳县银号镇水泉村六贵村一排排砖瓦房整齐划一

9月的固阳迎来了一年最美好的丰收时节,彪叔家的麦子已经在现代化机械的收割中颗粒归仓。坐在自家院子门口的彪叔,看着干净整洁、越来越好的村子,幸福地讲起了他所经历的历史、改革以及新时代阔步向前的伟大征程,有感而发的说出:“真是在新中国成立时的一张白纸上,绘上了最好的蓝图。”这句话,直戳心底,质朴而有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燕青,胡雪;摄影:李强;编辑:王荻;校对:吴存德;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