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信息洪流让想象愈加枯萎

□梁学东

信息的洪流势不可挡,无孔不入而又高歌猛进,随之而来的褒贬层出不穷、乱花迷眼。在作家韩炳哲看来,信息洪流无疑引起千头万绪的变化。他所著的几万字小书《叙事的危机》,结合无处不在的信息探讨了许多话题,如:生命、互联网、数据化、自我等等,让人感慨良多。特别是书中关于信息洪流与想象衰退关系的论述别出心裁。

韩炳哲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告诉他的儿子们,在葡萄园里埋有财宝。于是,儿子们在葡萄园日复一日地挖,但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财宝。直到秋天到来,看着满园的葡萄,儿子们才明白父亲的苦衷:幸福不在于钱财,勤奋才是根本,因为葡萄园结出的果实就是回报。

在韩炳哲看来,这就是叙事的意义!一个好的故事,可以通过想象力构建一个原本不存在的情景,并且将我们自己的想法、意愿、寓意投射到场景中。我们相信故事的指引,随之满腔热情地行动。故事不仅让我们懂得了一些道理,关键还能激发我们的情感和想象,让我们相信一些东西,然后勇敢去实践。而且只有人类才有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能力,人类有想象力,正如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是想象的共同体。

韩炳哲说,生活即讲述,人作为一种叙事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讲述、叙事实现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就是讲述的一种形式。

讲述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开启着我们的意志,激励着我们的行动,涌动着主观能动。我们读书学习,是因为我们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这种力量,进而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之所以工作,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关于工作的诸多故事。人的一生其实都是生活在不同的故事里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故事。

今天的社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的深度嵌入,信息交流成为我们主要的交际方式,人们越来越相信数字、信息。任何东西似乎都被数据化和信息化,信息的巨浪洪流让我们没有时间和耐心讲故事,我们被裹挟着沉浸在信息的海洋,越来越缺乏叙事能力、讲述欲望和想象力量。

在韩炳哲看来,叙事有目标、有开始、有结尾,完整而封闭;而信息总是局部、不完整和碎片化。正如前面那位老人的故事意义,叙事可以让我们产生信念,这种信念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这种叙事张力激发了人的真情实感。而数据看起来是真实的,其实是模糊的,特别是某些数据、信息是经过商业包装之后的结果,你能看到的,要么是你希望看到的,要么是别人希望你看到的。

《叙事的危机》还讲到,叙事带给我们想象和情感联结,而信息和数据则切断了这种联系,我们不再相信故事,除非你让我看到结果,或者用数据来证明。呼啸而来的信息持续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感知器官,我们不是处在惊奇刺激当中,就是在奔赴惊奇刺激的路上,进而始终无法切换到沉思模式。信息正发展为一种诱惑性的存在,我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不停地发帖、分享、点赞,展示着自己的观念、需求和偏好。我们陷入对信息和交际的痴迷,被其裹挟,似乎正服从于一个由算法操纵的自动化机械过程,我们对此不自知,任由算法黑匣子摆布,并被标记上了一系列的数据记录。

今天,我们的叙事能力被数据侵蚀,信息和数据简化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很多时候用“就是这样”,取代了“为什么”的思考。就像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人,而更喜欢用年收入、有房有车、身高颜值去评估一个人,他们关心结果和表象,而不愿意去思考过程和原因。

我们的想象力因叙事的减少而逐渐衰退。我们倾向于让数据说话,用结果来证明,而失去了对事情的真实感知和体验。甚至某些人还把亲情、爱情、友情量化为金钱,把工作、努力量化为绩效,把语言、数据、信息视为真实的反映,在他们眼里,信息成为了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

但正如韩炳哲所说:信息既无远度,也无宽度,既无法承载“刮过的阵风”,也无法留住“灿烂的阳光”,在一个数据和信息高度饱和的世界里,想象力枯萎了。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