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进入包头稀土研究院,崔建国总会习惯性地看一眼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这些记录着中国稀土重大事件的照片,总会带给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
崔建国是包钢(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18年来,他承担或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内蒙古重大专项以及企业横向等各级各类项目7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SCI及核心期刊发文40余篇;制定标准5项,荣获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成果转化10余项。
秉持着对稀土的热爱和执着,崔建国在稀土研发路上不断“破壁”前行。
与稀土结下不解之缘
崔建国正在检查设备。
2002年,崔建国考入内蒙古大学学习材料化学(稀土)专业,自此便与“稀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他就一直关注包头的稀土企业、稀土科研院所。毕业后,更是怀揣着满腔热忱来到稀土研究院,进入湿法实验室(现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稀土矿物湿法冶金。
当时正值稀土行业的低谷期,最艰难的时期一个研究室只有一个课题,能够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寥寥无几。崔建国对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有些许彷徨。在经历了一段“蛰伏期”后,2008年,他终于等到了转机。那一年,稀土研究院成立了青年基金支持年轻人进行科研探索。崔建国幸运地拿到了第一年的青年基金。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崔建国的科研成果在10个获得青年基金的年轻人中排到第一名,他又获得了续延一年的机会,对科研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2013年,他建立了院里最年轻的团队,带领大家扑下身子,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稀土科研中。辛苦的付出收获累累硕果,他的团队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创新先锋号”称号。今年,他本人也被授予了“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荣誉。
时间不语,却能给出最好的答案。从初出茅庐的学生,到可以独当一面的首席技术专家,崔建国在稀土研发这片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里,脚踏实地,深耕笃行。
在不断学习中成就自我
崔建国到企业进行指导。
2010年,崔建国有幸参与集团公司“稀土矿物冶炼与三废治理”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每一次研讨会,都可以听到行业顶级专家的经验之谈与独到见解。专家们思维跳跃,讨论节奏快,他只能把这些专家的讲话进行录音,回去后一句一句反复听、反复琢磨,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查阅文献,翻阅书籍,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反复推敲,直到听懂弄通为止。
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崔建国还特别珍惜每一次深入现场调研学习的机会。夏天的萃取车间,温度高达四五十度,进门的瞬间汗水就湿透了衣背,崔建国却没有丝毫退缩,“蹲守”现场,更直观地体会工程化与实验室的差异,不断地与工人师傅、车间主任请教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那段时间,崔建国没有周末,每天踏着晨光出发,披着星光回家,风雨无阻走在求知的路上。学习的过程虽然艰苦繁琐,但是崔建国却乐此不疲。在他看来,那段时间他进步特别大,而且这些专家提供的思路,对他后来形成的许多成果都影响深远。
也正是这样不断学习、积累,让崔建国的课题源源不断,为后续冶炼工艺的改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科技创新挖掘稀土潜能
崔建国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在多年的稀土研发中,崔建国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彻底解决稀土冶炼环保问题和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调研稀土产业的“三废”问题,并深刻认识到“三废”产出的复杂性和末端治理的弊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某个局部的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工艺上进行改变。” 崔建国说,2013年到2018年期间,他们经过了几次改进优化,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工艺。
目前,崔建国把他们研发的工艺应用于淄博包钢灵芝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5万吨的工程改造项目中,提取一吨稀土,成本可以降低3000多元钱,提取的氟、磷、硅等资源副产与稀土功能材料需求结合,闭环开发,又可以形成新的更大的利润增长点。崔建国心里有笔账,“过去提取一吨稀土的成本是9000多元,其中含人工、设备折旧等费用,如果把这些非工艺的因素抛去,实际整个直接成本降低了一半,甚至一半以上。”
作为企业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崔建国离生产实际更近一些,也更能了解到企业的诉求。目前,崔建国的团队已经实现了把矿里面共伴生的氟、磷等有价资源提取和功能化开发,下一步他打算深挖矿物中微量的铌、钪、钍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为国家战略性关键元素安全保障提供稀土院方案。
当前,包头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作为包头稀土产业的见证者、亲历者,崔建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稀土、氟、磷、钍等资源综合回收,放射性废渣减少了90%以上,尾气和废水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稀土冶炼分离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下一步,我们将矢志不渝、继续努力,为推动包头稀土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奉献科技工作者更大的力量。”
■记者手记
“择一事终一生”,这是采访包钢(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崔建国时,记者最深的感受。
从大学时选择学习材料化学(稀土)专业,到进入稀土研究院成立团队,在稀土矿物湿法冶金与“三废”资源化治理以及稀土无机功能粉体制备与应用开发等领域深耕细作,崔建国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稀土事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这份坚守,崔建国克服了很多困难,最初参加工作租住在没有暖气、条件简陋的出租屋里,刚成立团队时找项目找经费,为了突破技术的瓶颈反复学习、反复实践,他真正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城市发展需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怀揣着对稀土的挚爱,踏踏实实把稀土研发干成了一辈子的事业。
(文/记者:赵遐;图/记者:黄磊;编辑:吴存德;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