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教育

乡村教师高闪闪:孩子们是我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编者按

在包头市,有4万名中小学教师,他们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孜孜不倦传道、授业、解惑,以润物细无声日复一日地坚守,用心用情呵护孩子们的成长,肩负起灵魂工程师和文明传承者的神圣职责,把潜心教书育人化作孩子们前行的力量。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深读》栏目特推出五位教师的访谈,把视角聚焦到普通老师身上,听听他们内心的独白。

王尔德曾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些孩子眼里是有光的,是向光而行的,最后也会成为那一束光去照亮别人。”高闪闪,201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她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来到了达茂旗石宝镇,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这期间,有过生活艰苦的考验,有过不被理解的辛酸,但更多的是对乡村孩子的不舍。9月6日,记者来到达茂旗石宝小学,见到这位“闪闪”发光的乡村教师。“正是对孩子们的‘放不下’,我坚持了11年。”高闪闪说。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思潮,上师范是为了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您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的生活,到乡下来教书呢?

高闪闪:我是个农村孩子,所以特别理解农村孩子们的感受,在我的学生时代,学校要是能来个年轻老师,学生心里别提多激动,特别愿意听年轻老师们讲外面的世界,后来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决定来农村教书。我们这儿的好多孩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呼市、包头,每次我旅游回来都会给大家分享照片和所见所闻,看见学生们既渴望又羡慕的眼神,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选择当一名乡村教师,就是想成为孩子们的“希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记者:这么多年,您是否有过动摇想离开的想法呢?

高闪闪:想离开的念头肯定有,刚来这儿教书的时候,没想到达茂旗冬天这么冷,一下雪就是“白毛风”,长款羽绒服、暖风机、暖宝宝都是必备品,对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的不适应,都曾让我萌生过离开的想法。特别是后来我有了孩子,现在孩子和我爱人都在呼市生活,孩子也上小学了,需要妈妈辅导,我一个人在达茂旗,没办法,只好视频辅导作业。每周从呼市家里要回达茂旗上班时,孩子抱着我哇哇哭,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高闪闪正在辅导孩子们

但是,石宝小学的孩子们我是真的放心不下。有时候我要是请假几天,再回学校,孩子们都特别高兴,大老远就跑过来迎接我,不停欢呼“高老师回来啦”……那个时候心里特别暖,感觉自己在这些孩子心中是很重要的。我周围和家人两地生活的教师不在少数,我们互相打气鼓劲,工作生活氛围特别好,大家每天嘻嘻哈哈就像一家人。

记者:在农村小学教书期间,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情?

高闪闪:在这儿读书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班上有个叫米亚楠的孩子,她妈妈在她2岁时就意外去世了,她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又得了脑梗卧病在床,家庭生活十分拮据。这种情况让这个孩子变得胆小怯懦,我就经常和她聊天儿,生活上、学习上对她格外照顾,鼓励她多交朋友。后来孩子逐渐开朗,学习成绩也不错,2022年还被评为旗级和市级“美德少年”。我们乡村教师什么都不图,只想能教好孩子。

记者:您觉得乡村教育发展需要格外关注哪些方面?

高闪闪:我觉得乡村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可是学校的心理老师非常缺乏,我班上有个学习挺好的孩子叫李瑶,上学期突然成绩直线下降,人也无精打采、不爱搭理人,了解后才知道,她哥哥家有了小宝宝,她爸妈把重心都放在了孙子身上,这种失落感让她一下子抑郁了,怕孩子长此以往心理压力过大,我也多次开解她,让她业余时间也去参与照看小宝宝。后来李瑶说,她发现照顾孩子真是不容易,特别理解爸妈,想开了的李瑶又重新成为那个爱笑的姑娘。乡村教育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成绩提升、衣食住行,还得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们的心中,高闪闪既是老师,更是“母亲”,而在她眼中,乡村学校里的孩子们是她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策划:梁学东,张建芳;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张建芳;摄影:杜森;编辑:王荻;校对:吴存德;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