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披绿装,宛如美丽画卷。
蓝天如洗、白云飘飘、绿草铺展如茵,青山苍翠如画。
驾车经过大青山南坡,恍若误入一幅美轮美奂的立体山水画卷,眼前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青山区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目标,还为全国国土绿化提供了宝贵的“青山范本”,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万亩国土披绿装
青山区位于大青山的南麓、包头市的中部,是自治区级以上多个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地,包括黄河中上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2022年,青山区成功申报“2022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1万亩,涉及东达沟村、王应基村、当铺村、色气湾村4个村庄的绿化美化。项目建设期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抚育管护期为2023年8月至2025年8月。
项目实施过程中,青山区严把“六大关”——苗木质量关、整地质量关、栽植质量关、抚育管理关、检查验收关、完成后的落地上图关,形成了全面落实科学绿化要求的包头市国土绿化新模式。目前项目已完成全部栽植任务,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85%以上。
危岩矿坑获修复
由于历史原因,大青山南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青山区按照上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治理理念,持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结合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青山区启动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和国土绿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2.7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07亿元,引入社会资本19.71亿元。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人工造林8.76万亩,栽植苗木895万株,矿坑危岩体治理区域面积达到1.9万亩,全区林地保有量达到20.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0%。
2017年以来,青山区无偿取缔大青山南坡采石碎石企业86家、工矿企业14家,但项目区遗留大量石头、石粉、碎石,对城市周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通过实施城市周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青山区将矿山修复与国土绿化相结合,利用历史遗留的粉煤灰和清洗石粉后的尾泥,按比例拌和秸秆肥形成基质土,将治理区遗留的大量废弃矿渣、石粉尾料和上述基质土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分层铺盖,按植物生长要求将破坏的土壤结构进行重新构建,既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探索地区性固体废弃物消纳新途径,又能增强土壤肥力及持水性能,改良土壤,提高苗木成活率。
旱地种植免灌溉
包头市多年平均降水量较低,季节性持续干旱高频发生。为此,青山区采取了一系列节水灌溉措施。
首先是适地适树,根据耐旱耐贫瘠、易成活、养护成本低、地带性和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筛选出一批旱生、超旱生的植物,如灰榆、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柄扁桃、黄刺玫等乡土树种,同时引进沙冬青、霸王等强旱生树种、深根系树种应用于国土绿化,实现养护后期免灌溉维护。
其次是科学种植,利用雨季进行植被恢复,并使用保水剂减少对人工灌溉的需求。采用智能滴灌灌溉技术降本增效,利用蓄水池蓄水错峰调水应对干旱。
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林木生长关键期的生态用水需求。2022年春夏,包头市发生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市区没有蓄水灌溉条件的人工林出现大面积枯死现象,而本项目区因灌溉措施得力,受旱灾影响较小。
青山区通过一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如今的青山区绿意盎然,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典范,其成功经验与实践模式,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记者:赵永峰;摄影 通讯员:豆豆;编辑:秦新宇;校对:草脑日;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