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弘扬北疆文化 打造文化高地

弘扬北疆文化 打造文化高地|文博会上“遇见”《鹿鸣》

《鹿鸣》杂志在文博会展位上大放异彩。

8月29日,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鹿鸣》杂志在包头展位特别设立的封面打卡点,展示了杂志的珍贵历史资料、优秀作品选集以及精美的封面设计,成为展区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了解、拍照留念,近距离感触它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我一直是《鹿鸣》杂志的忠实读者,今天能在文博会上看到它的展位,感觉非常亲切。特别是这个封面打卡点,让我有机会与自己喜欢的杂志封面合影,真是太棒了。”来自河北的张女士兴奋地说,“希望《鹿鸣》杂志能够继续保持初心,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来自呼和浩特的黄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鹿鸣》杂志不仅是一本优秀的文学刊物,更是他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接触《鹿鸣》杂志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青春岁月。“每次翻开《鹿鸣》,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力量,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黄先生说。

《鹿鸣》杂志创刊于1959年1月,当时刊名为《钢城火花》,由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题写刊名。1960年1月,《钢城火花》更名为《包头文艺》,以双月刊形式出版。1980年9月,《包头文艺》更名为《鹿鸣》,转型青年文学。著名作家茅盾为杂志题签刊名。1981年1月,《鹿鸣》改为文学月刊,延续至今。

自创刊至今,《鹿鸣》始终坚持纯文学办刊理念,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作家。贾平凹、陈忠实等作家在文学起步时期都曾在《鹿鸣》发表作品。许淇、马宝山、白涛、张钟涛、王炬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内蒙古作家也都是从《鹿鸣》成长起来的。

《鹿鸣》自上世纪80年代将刊物定位为“青年文学期刊”后,一直在关注与培养本土乃至全国的青年作者,从2010年至今,已有十多位青年作者从《鹿鸣》起步,现在已经在全国文学创作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本土青年作家有杨莉、端木赐、李亚强、王喆、王江江等,区内其他盟市及区外的青年作家比如庞羽、拖雷、海勒根那、鬼金等,现在在全国文坛中的认可度都非常高。2023年11月,《鹿鸣》杂志升格为省(自治区)级文学刊物。

(文/图 记者:曹瑾;编辑:张飞;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