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小作坊华丽蝶变 让“草根美食”吃得更放心

作坊食品,既连接着民生需求,也关系着食品安全。东河区始终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将“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工作列入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东河区市场监管局以此为契机,在登记管理、整治提升、规范生产、日常监管上精准发力,助推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现场检查小作坊 (图片由东河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小作坊保障大安全

晨光熹微,走进和平路东四区的古柰烘焙店,一股甜品香气扑鼻而来,玻璃展柜中的蛋糕、面包就像一件件艺术品,前来光顾的顾客络绎不绝。

“自小店重新改造升级后,店里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店面环境得到改善,来店里消费的顾客逐渐多了起来,生意越来越好了,我的创业信心也足了。”老板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和记者开心地分享着,“我们的墙面、屋顶均铺设了环保装饰板,操作台更换为不锈钢材质,烘焙间、裱花间分设人流、物流通道,改造后整体生产流程更规范、更合理、更安全。”

这是东河区“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项目”的一个缩影。

既要满足群众饮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又要保障食品安全。按照“整治规范、提升示范、淘汰取缔”的工作总思路,东河区多措并举,推动全区126家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实现食品小作坊布局标准化、工艺流程规范化、硬件设施现代化、功能区间清晰化。今年以来,全区49家生产环境、硬件设施不达标且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食品小作坊淘汰注销,100家食品小作坊完成提档升级并全部签订《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小作坊达到“三净两明两严禁”(人员着装干净、生产环境干净、设施设备干净,原辅料来源明、销售去向明,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之路。

旭日东升,老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城市烟火气。作为与群众饮食关系密切、多以家庭作坊经营模式为主的“四白”食品(馒头、豆腐、粉条、豆芽),存在着场所简陋、设备陈旧、环境卫生条件差,经营者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差、守法观念弱等问题,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高、监管难度大。为保证“四白”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改造到位,东河区市场监管局在指导改造“四白”食品小作坊场所条件、生产环境、硬件设施上聚力聚焦,帮助2家生产加工条件不达标的豆腐、豆芽小作坊重新选址,合理规划布局,指导全区58家“四白”食品小作坊加工场所内顶部、墙面全部铺贴洁净板,地面采用瓷砖、大理石等铺装,配备符合生产需要的上下水设施,满足供水安全、排水良好的要求,“四白”食品小作坊实现“旧貌换新颜”。

小散低变为精特优

夜幕渐沉,华灯初上,城区街头随处可见排着长队的熏肉店,内蒙古鲜鼎鲜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东河区肉制品作坊中醒目的一员。东河区市场监管局指导该公司通过设置隔断分设生制、熟制车间,并在生制车间增设洗手更衣间,形成了合理的工艺流程。针对肉制品小作坊提升改造,东河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实际,指导全区31家肉制品小作坊分设生制车间、熟制车间,改进产品物流通道,实施生熟食品工具用具分开管理,切实防范交叉污染;规范最终销售单元包装标识标签内容,方便群众正确快速了解食品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

为了让小作坊有“大奔头”,东河区坚持示范引领,“东河区拾甜社甜品店”“内蒙古鲜鼎鲜食品有限公司”荣获“包头市十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称号。为促进食品小作坊主动升级,东河区还将开展示范评选和政策扶持活动,评选10户“东河区示范食品小作坊”,每户奖励5000元,对提档升级成效明显的50户食品小作坊,每户给予扶持资金2000元,助力全区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

在提升改造小作坊的同时,不忘挖掘区域特色美食,涌现出了“东河区单贵熏肉”“鹿诚米氏月饼”“回香食品”“三三正道”等知名地方特色美食,其中“三三正道凉糕”入选包头市名小吃,擦亮叫响“吃在东河”品牌,全面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小散低”向“精特优”转型升级。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东河区将进一步巩固小作坊整治提升成果,确保实现辖区生产加工条件不达标小作坊“清零”目标。开展示范创建,重点培育一批示范小作坊,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行食品小作坊“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推动实现“小作坊”守护“大民生”,“小作坊”保障“大安全”。

(记者:吴爱霞;编辑:秦新宇;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