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工匠指尖秀绝活

技艺是虚无的,因为它藏于工匠之手,匿于茧痕之间;然而技艺又是永恒的,总有那么一群人矢志不渝,指尖布满老茧的人全情投入。

在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从机器人焊接、汽车维修、电工、烘焙、电子技术……来自全区1398名优秀技能选手用指尖秀出绝活,在各自的领域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不凡篇章。

指尖传承草原天籁

刨挖、打磨、雕刻琴杆上的马头……经过几十道纯手工制作工序,来自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参赛选手阿拉达日都林用满是老茧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刚刚做好的马头琴,像抚摸自己最心爱的孩子一样,每一把马头琴都承载着他的一份匠心。

马头琴制作。

“从选料、雕刻、组装、打磨,一直到调音,全程都靠我的双手完成。”阿拉达日都林表示,手工制作马头琴需要七八十道工序,需要很久才能制作好一把质量上乘的马头琴,这样制作的马头琴音色音质更好,品质更高。阿拉达日都林从1997年开始学习制作马头琴,就再也没有放下手里的刻刀,这一握就是20多年。“我把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化作不竭的创作动力,在我眼里每一把马头琴不仅仅是乐器,更是一个蕴含着制作者心血和体温的生命。”阿拉达日都林说。

“演奏出悠扬美妙的马头琴音乐,离不开一把好的马头琴。”阿拉达日都林伸开双手,指尖、关节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老茧,他告诉记者:“木材是有生命力的材料,它带着自然的气息,如果用机器加工打磨,会破坏木材本身的材质,影响木材自身的震动,从而影响马头琴的音色。只有靠手工打磨,用指尖感受木材的细微变化,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木材原始的特性,最终呈现出完美的草原天籁。”

弘扬工匠精神磨炼精湛技艺

弧光闪烁、火花四溅,一道细密齐整的焊缝在结构件上完美呈现,来自我市的参赛选手高磊头戴电焊防护面罩,隔着障碍板,手拿焊枪飞速完成焊接,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个多小时,他完美地完成了焊接任务。

比赛设有不锈钢、铝合金、碳钢三种不同材质的焊接,比赛时长9小时,高磊用时7个半小时,圆满完赛。对于他来说,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我一点都不紧张。”对于比赛,高磊充满了自信,“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手法熟练、思路清晰。”

如果只看高磊粗糙干裂、伤痕累累的双手,很难相信他今年才25岁。高磊是中国二冶钢结构分公司的首席焊工,1000多摄氏度滚烫的焊渣,飞溅出来烧穿衣服、烫伤皮肤,在高磊的手上、身上留下了十几处烫疤。高磊毕业于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焊接专业,师从国家级技能大师刘文东。高磊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进入学校的实训车间,看到荣誉墙上满是优秀毕业生的“战果”,给他带来非常大的触动。“每天一下课,自己就会钻进车间练习焊接技术,对自己来说没有周末、也没有寒暑假,只有每年除夕才回家,正月初三就早早返回学校,每次母亲都会给自己带上很多饺子。那时,大多数学生都还没返校,食堂也没开门,结束了一天的实训后,自己就用热水泡着饺子吃。”高磊表示,焊枪溅起的火花好似烟花,饭盒里饺子的味道,是多年来他对过年的记忆。

电工。

8年来,高磊手上的烫疤见证着他从一名普通的中专生成长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首席技师,斩获2020年嘉克通用技术杯国际焊接大赛个人二等奖;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回溯自己25年的人生,高磊觉得“这是工匠精神带给自己的获得感”。

西点制作。

技无大小,贵在能精。不同领域的工匠们用勤劳的双手、默默的付出诠释着工匠精神,更彰显着劳动之美、创造之美。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广阔舞台上,工匠们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文/记者:梁彦强;图/记者:邢雨;编辑:吴存德;实习编辑:黄春芳;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