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特色农业种出好“钱”景!


正值韭菜花开放的时节,在东河区沙尔沁镇鄂尔格逊村双裕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韭菜种植基地内,新鲜的韭菜花被工人采摘、装筐、打包后,很快就送到合作社的韭菜花加工车间内,经过分拣、清洗、沥水、风干、打浆、腌制、灌装等一道道工序处理后,一瓶瓶鲜美的韭菜花酱新鲜出炉……

千亩韭菜成示范

作为东河区最大的韭菜露天种植区,鄂尔格逊村千亩韭菜示范种植基地种植的韭菜品质好、无公害、味道鲜,在市场上很是抢手。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鄂尔格逊村发现了商机。双裕隆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调整韭菜种植产业结构,发展韭菜深加工,形成了韭菜从种植到深加工、销售的产业服务,带动一百六十多户村民增收,解决周边300余村民的就业问题。

“我们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发动29户村民入股合作社,流转722亩土地种植韭菜,投资建厂对韭菜花进行深加工,亩均收入4万元。”双裕隆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威伟说。

盐碱地里种水稻

这几天,位于沙尔沁镇什大股村的七彩稻田画风景迷人。休闲垂钓、玻璃栈道、水域小岛等田园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

七彩稻田画

为了将几千亩的荒地利用起来,什大股村党支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寻找盐碱地水稻种植新技术,形成“鱼池—环沟—稻田”的循环种养模式。经过技术改造与精心设计,盐碱地里种出了“七彩水稻”。

如今,集种养、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旅研学综合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六十多万元,带动部分村民年收入增长30%,乡村特色产业让村民看到了“钱景”。

特色产业助增收

走进东河区小巴拉盖村,到处都能看到各类农机具。近年来,小巴拉盖村在“土特产”上狠下功夫。村党支部牵头,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采购拖拉机、深翻犁等农机设备7台,承接春季种植收割、秋季秸秆回收、打捆等机械化服务,深翻土地7000余亩,每亩节约成本35元,受益村民2300余名,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不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同时,村党支部聘请技术专家,培训农机、农业植保机操作,培养了一批农机操作手、植保无人机“飞手”。

一个个乡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截至目前,东河区因地制宜发展党支部领办生产加工型合作社2个、服务型合作社3个,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编辑:霍晓霞;一审:黄韵;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