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稀土高新区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缤纷夏日,置身稀土高新区黄河景观大道画匠营子段,北岸300余亩的油菜花海、整齐划一的特色建筑,以蓝天为衬,目光所及,皆是秀丽风景。南岸数十公里的黄河沿线,河平岸阔,水天交融,10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鸟类和谐共生,形成一幅浑然天成、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

黄河流经包头,造就了瑰丽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如何深挖“黄河资源”优势,做活黄河“水”文章,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今年,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黄河大集在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画匠营子村落成。近距离打卡黄河美景,沉浸式体验黄河文化,万水泉镇借力“黄河大集”品牌影响力,有效盘活了乡村农业种植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逐步形成“种、养、销、旅游观光”产业链,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有中升优”,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以农促融 三产融合“增效益”

从贺兰山到阴山脚下,黄河母亲像一位拓荒者,流淌出一个巨大的“几”字。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几”字湾沿岸的万水泉人,用勤劳和智慧,成就了“西部百强新型城镇”的美名。

万水泉镇现有耕地面积7500余亩,主要种植大葱、洋葱、白菜、土豆等。近年来,该镇深挖优势资源、找准集聚合力、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总结出“强村四式、富民八法”,因地制宜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走进交界营子村,田里纵横交错的滴灌带把水、肥一同送往绿油油的庄稼。昔日长势不好的耕地上,如今让村民看到了“钱”景。61岁的张世山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看着即将丰收的庄稼,他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万水泉镇按照“高产、优质、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实施支部书记领办水肥一体化项目,在3200亩耕地上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4200亩土地新配备3100卷滴灌带,每亩产量增加1500斤左右、收益增加近800元,节省水肥20%-40%、劳动力90%以上。

农产品增收,如何打开销路是关键。

一个直播演播中心、一个青年直播电商基地、5个农产品孵化品牌、270余名直播达人、2000余名受益村民、20余万元销售额……万水泉镇将农村电商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杠杆,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农产品“代办”轮番走进直播间带货助农,将农产品网联全国各地。

镇企联盟帮带,释放增收红利。万水泉镇深入写好农业做大做强、工业集群发展、农文旅巧融合“三篇文章”,先后对接顶津食品、小尾羊等驻镇规模以上企业,并邀请企业家前来理思路、谋产业、扩就业、促发展,积极参与全镇经济发展建设。目前,全镇13家规模以上企业、1300余家小微企业已带动30%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万余元。

以文化人 特色活动“火出圈”

“开河了,走哇!吃开河鱼去!”一句简单的话语,道不尽包头人春天的仪式感。

每年的阳春三月,扫去冬的沉寂,黄河岸边早早便热闹起来。观黄河流凌,品开河鱼宴,位于黄河风情园和画匠营子黄河大集内的40余家鱼馆火热开启“备战”模式,迫不及待地迎接各地游客。

捕鱼、杀鱼、备料、熬汤、慢炖……每一道烹饪工序,都是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的细节表达、独特体验。

在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长达14.7公里的黄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这里有着70余年的渔业养殖史,集聚鱼类养殖户27户,鱼塘养殖面积近480亩,先后建成了红旗农场渔场、包头市黄河鲤鱼良种场、黄河鲤鱼商品基地等,很多“以鱼为生”的渔民在小白河经营起特色鱼馆,兴起了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

渔业文化风生水起,农垦文化火热“出圈”。今年暑假期间,万水泉镇党群服务中心农垦兵团文化展厅陆续迎来了青少年参观者。万水泉镇以村史馆、历史遗迹等为载体,利用农垦文化、兵团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传承弘扬农场独有的垦边戍疆奋斗精神,直观展示万水泉地区各民族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

驻守黄河岸边33年、挽救360多条鲜活生命的“中国好人”王金清,用参与3000余起紧急救援的实战经历,努力讲好“黄河故事”,守护群众安全。为此,万水泉镇成立了“王金清”工作室,建设了“雷锋展厅”,以王金清的生动事例,弘扬新时代道德模范精神。

如今,黄河风情园、黄河大集、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湿地文化主题博物馆等黄河文化特色主题设施相继建成,“包头有礼”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知名书画家、民间艺术家现场采风创作,黄河流凌主题摄影展等活动陆续开展,让属于包头人的开河记忆有了更多载体,也让黄河景区成为了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以旅兴业 铺设共同“致富路”

盛夏的黄河岸边,天高气爽、微风习习。90后餐饮人张萌在自家的庄园内招呼着远道而来的游客,热情地推荐旅游路线。

上午穿越千亩农田,打卡油菜花海、荷花池,观赏黄河沿途风光;中午体验烤全羊、牛大骨、农家鸡、黄河鱼等地方特色,悦享美食、放松心灵;下午游览农垦兵团文化展厅、小召湾村村史馆,感受先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晚上一边烧烤一边欣赏星空夜景,或到黄河大集观灯、篝火、赏铁花。

“旅游景点要想吸引游客,必须有文化特色,‘红色’和‘绿色’就是万水泉镇的特色。”该镇乡村振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麻惠东表示,万水泉镇在“村党支部+国有公司+商户农户”的运营模式下,形成北侧工业游、中部现代农业游、南侧黄河沿线文旅游的大旅游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推动增收致富,还是加快特色乡村发展,发展文旅产业都是一招好棋。

日游黄河景,夜宿画匠营。今年,万水泉镇以黄河大集景区为核心,集中开展植被种植、院落重组、拆除腾退、美化街巷等工程,打造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于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化点为星、串星成链、链方成片”的文旅产业格局,沿线串联黄河湿地博物馆、昭君湖、黄河风情园、哈哈乐、红圃庄园、兴丰度假村等,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大河奔涌,人间向暖,古黄河遇见新包头;九曲连环,滋养一方,哺育万千沿黄儿女。稀土高新区立足黄河资源优势,以“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和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已吸引35位乡贤能人回村投500多万元参与家乡建设。今年上半年,该镇通过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村集体增收240万元。

(记者:贾婷婷;编辑:亢晓东;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