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以经济体制改革赋能稀土产业变革,正在着力构建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衔接贯通的发展生态。眼下的包头正全力以赴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加快推动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矢志不渝,步伐坚定
炎炎夏日,酷暑伏天,挡不住包头全力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稳健步伐。包头作为“世界稀土之都”,稀土资源禀赋突出,而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潜能,推动稀土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一年来,包头以重回历史最高水平的雄心壮志,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稀土产业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的目标坚定,步履铿锵。
高位引领
明确产业发展路径
厚望如山,使命如磐。包头在全市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编制了《包头市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按期调度进展,打通堵点卡点,狠抓工作落实。
在深入实施“两个稀土基地”突破行动中,包头市制定了《2024年“两个稀土基地”突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细化8个方面50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了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抓实落地。
执行力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对于“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机遇的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包头正以迅速而坚定的行动,勇攀高峰的壮志,推动稀土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紧抓项目
推动产业集群量质齐升
抓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稳步提升稀土新材料生产能力至关重要。2023年,全市实施稀土新材料重点项目23个,完成总投资99亿元。今年以来,实施磁性材料项目19个,产能位居全国第一。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助剂材料,产能保持全国第一。
抓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蹄疾步稳建设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一年来,包头多角度、全方位推动稀土应用产业进一步拓展深化,自治区首个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建设,首批2户电机企业实现入驻。永磁电机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以卧龙电驱头部企业为代表,落地永磁电机项目18个,年底将落地30个以上。目前,在稀土永磁材料方面,华宏科技、招宝磁业、鑫霖磁业等标志性项目都已开工或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在稀土永磁电机方面,卧龙集团、中加特电气、北方嘉轩、韩国磁化电子等标志性项目已开工建设。
“包头的原材料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得天独厚,正源源不断吸引国内众多大型稀土企业在这里投资落户。”说起包头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天和磁材副总经理袁易信心十足。
随着改革效能的显现,包头立足自身优势,推动稀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提升了包头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科技创新
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正为包头稀土产业带来一大波“红利”。强化载体建设,高能级平台快速壮大。我市完成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天和磁材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北方稀土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达13个。高标准建设鹿城实验室和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聘请严纯华院士担任“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首席科学家,提供顶级智力支持。
提升研发水平,稀土原创技术不断涌现。建成高稳定性彩钴永磁材料等15条中试示范线,布局建设全球首台套钕铁硼磁体粘结工艺与烧结工艺融合制造、国内首台套稀土彩色墨水屏等18条中试线,分半式船用永磁轴带发电机通过中国船级社首台套认证。去年以来,全市稀土领域专利获授权395件,发布技术标准87项,占国家及行业标准的65%以上,转化“特殊性能柠檬酸稀土制备技术”等稀土领域科技成果140项,金额1.53亿元。
加强人才引育,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坚持探索建立“稀土+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设立“包头人才周”“包头科技创新日”,创新推出“事业编企业用”“人才政策包550”等优厚引才政策,去年以来引进硕士以上稀土专业人才62名。加强本土优势学科建设,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增设“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填补了稀土领域本科专业空白,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张新房教授任副校长兼稀土产业学院院长,并建设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包头分院,每年培育稀土专业人才340余名。
革故鼎新,蓄势待发,包头以深化改革赋能稀土产业变革,正在着力构建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衔接贯通的发展生态。眼下的包头正全力以赴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加快推动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矢志不渝,步伐坚定。
(记者:苗雨蔚;编辑:亢晓东;校对:吴存德;审核: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