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现代人发明了诸多避暑科技
但是在古代
人们如何避暑呢?
原来古人也有“黑科技”
看好了
冰窖
据《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证明了早在周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冰窖。
冰窖一般都是找一个阴凉的地方,然后挖一个很深的洞,然后在洞里面铺上一些隔温的东西,把冰块放在上面,最后把窖口给封上,等到夏天的时候再取出来用。
由于收集和储藏冰块,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冰块在当时十分珍贵,由此还衍生出了“赐冰”制度。
冰鉴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老祖宗的智慧可谓是高深莫测!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就已经发明出了冰箱——冰鉴。
冰鉴是用青铜铸成的大型容器,分内外两层,在夹层里塞满冰块,把食物和美酒放在内层,盖上盖子,就可发挥保鲜的功效。若打开盖子,使冰块散发的冷气冒出,便可降低室内温度。
早期的冰鉴是青铜制成,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降低成本,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演变成木头等其他材质了。冰鉴分为里外两层,外面放冰,里面放冰镇的果蔬和酒。
可别小瞧这冰鉴,它不止冰箱的功能,在冰鉴的盖子上开几个孔,冷气就可以往外冒,这样一来,冰鉴就是冰箱空调一体机啦!
乾隆御用的珐琅冰箱
冰鉴这种一听就很贵的物件,普通百姓是无法拥有的。在秦汉时期,普通人家会用低配版冰鉴——水井。
人们把一个大的罐子放进井里,或者把食物装进筐里,用绳子绑在井下。这样的“井藏法”,对普通人来说,也是好不逍遥。
扇子
古人将扇子称为“摇风”,又称之为“良友”。
芭蕉扇、蒲扇、羽毛扇,各种扇子层出不穷,成为无数男女老少消夏的“凉友”。帝王用障扇彰显身份,达官贵人用团扇显示富贵,文人墨客用折扇装饰风雅。
扇子最能体现古人是如何精巧、情趣度夏,不仅是一种生风取凉工具,还成了艺术品,给书画家们开辟了一块题诗作画的小天地。
清代宫廷御用团扇
01.古人避暑如何吃
刨冰
前面提到了老祖宗的“冰箱”——冰鉴。那这里面可就少不了各类解暑美食啦!春秋时期,古人便会用刀刨出冰屑,加上香料和白糖,制作出好吃降暑的冷食,这也就是当代刨冰的前身。
冰棍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隋唐时期,民间生产和贮藏冰的技术,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人们会在把冰块和盐放在大木桶中,达到降温,然后把装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放入木桶中,再用插上一根小棒,制成我们最早的“冰棍”。
各色冷饮
除了“刨冰”和“冰棍”,古代的各色冷饮可谓是花样百出,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就有: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
这些冷饮光听名字就好吃,还得是古人会取名字!
冰淇淋
在元朝,按照牧民的习俗,把大量的牛奶加入冰中,即为“奶冰”,再在上面加入各种蜜饯和果酱,这就是冰淇淋的原型。
据说马可·波罗来中国后就很喜欢吃这种冷饮,并将其制作方法带回了欧洲,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冰激凌。
瓜果消暑
宋代诗人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中,提到了把李子、西瓜等夏日瓜果放在水中浸凉,待吃时捞出,无限冰爽。
唐伯虎在《江南四季歌》中也写道:“金刀剖开水晶瓜,冰山影里人如玉。”描绘的是古代“冰镇西瓜”的美妙口感和滋味。
02.古人避暑如何穿
葛衣
别以为古人长袖长衫,夏天就热得慌,其实他们也有清凉夏装——葛衣。这是一种用葛草纤维织布做成的衣服,轻透凉爽,是古人常见的夏衣。
白居易甚至说:“葛衣疏且单 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冰蚕丝制衣
到了后来,丝质衣物受到推崇。《岁时广记》所引的《乐府杂录》中提到,古代有一种冰丝裀,价值不菲。由冰蚕丝织成,有消暑的奇效。
《乐府杂录》中记载,一名家道中落的长安贵族,家中值钱的东西所剩无几。一位波斯商人偶然看到,他有一件旧的冰丝裀,便询问他是什么宝物,他解释说,这是冰蚕丝所织,“暑月置于座,满室清凉”。波斯商人听后便被种草,连忙花重金将其买下。
罗衣
古人也会在大夏天都会穿上“罗衣”,“罗衣”就是用轻软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东汉名士边让《章华赋》便说:罗衣飘飘,组绮缤纷。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一件衣服仅重49克。
“半袖”和“袒胸”
到了唐代,胡风盛行,社会风气开放,所以在着装上,出现了“半袖”和“袒胸”。
大诗人李白也在《夏日山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03.古人避暑如何住
瓷枕
古人充分利用瓷器具有降温的功效,制成凉枕,在睡眠时创造了一方小小天地,瓷枕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质,枕起来既凉爽又舒适,成为富裕家庭的避暑之选。
玉石枕
玉石枕冷而不冰凉而不寒,成为皇家避暑的钟爱之物。唐玄宗曾赏赐过一件夜明枕给虢国夫人,不但清凉还有照明效果。
明·三彩蝴蝶枕
竹枕
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凉枕——竹枕。竹枕和竹席结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如果在枕头中使用菊花、荞皮、蚕砂、茶叶、决明子等中药材做芯,还能增加安神的保健功效。
“空调房”
古代都有“冰箱”了,“空调房”当然也少不了啦!
汉代的皇室,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房叫“温调殿”,夏季房叫“清凉殿”。清凉殿里有用石头做的床,宫殿的四周挂上水晶帘子,用玉盘盛放冒着寒气的冰块,还有小宫女扑哧扑哧地把寒气扇到各处。
唐代的清凉殿则更高级了,将房屋临水而建,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摇动风扇,将冷风吹进屋子里,或者用机械将水送到房顶上,再顺着屋檐流下,形成水帘,达到降暑的目的。
这种高成本降暑方式早期当然是宫廷专属啦!直到明代,这种高规格的避暑建筑才由宫廷走向民间。
凉棚避暑
夏天,普通人家也可以在家里面搭个凉棚,或者用竹子制造一个凉席,然后在院子里种上一些葡萄藤,遮住阳光。没有冰也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冷巷
在岭南长期湿热的气候下,遮阳与隔热基本失效。通风成为人们避暑纳凉的不二选择,冷巷由此诞生。
冷巷狭窄,窄到仅容两到三人并排通过;冷巷幽深,太阳光基本不能直射冷巷地面。
当自然风吹过时,因为冷巷截面小,风在这里会加速,通过“伯努利效应” ,带走两旁建筑内的热空气,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没有自然风的时候,冷巷也因为受太阳辐射少,空气温度低,再加上存在垂直温差,可以和两旁建筑里的热空气形成对流,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
04.古人避暑如何行
避暑胜地
大家熟知的承德避暑山庄,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天气炎热时移驾至此,工作娱乐两不误。
乘船入湖
乘船入湖,是江南的大户人家的避暑方式之一。在南宋临安城,六月初六是民间信仰中的崔府君诞辰,此日被当地人当作以避暑为主题的节日。
夏日傍晚,古人泛舟湖上,采莲赏荷,消暑纳凉,休闲程度堪比当今优雅的下午茶。
深山避暑
青山绿林自古以来都是人们避暑休闲的绝佳去处。在炎炎夏日,到这里一走就能感受到天然的清凉与舒适。
古人的避暑良方
无不彰显着古代劳动人民的
创意、智慧与独特的生活美学
看完这些“避暑神器”
面对炎炎夏日
你是否又多了几份信心呢
来源:新华网 中国气象 国家人文历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