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固阳县 外来务工人员搅活“村庄经济”

在固阳县西斗铺镇红泥井村的葵花地、黄芪地里,操着不同口音的外来务工人员耕作繁忙,仿佛一幅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正徐徐展开。而在红泥井村的主街道上,外来务工人员穿梭在饭店、商店、旅店之间,他们的到来让这个曾经寂静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

小村庄 成了“务工热土”

红泥井村过去是以旱地种植油菜籽、小麦等农作物,靠天吃饭的偏远村落,如今凭借特色种植,吸引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据统计,2024年红泥井村外来务工人员预计可达730人,为村内5.8万亩土地提供农业劳动力。其中,外省流入红泥井村常住的务工人员约500人,他们离开家乡,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勤劳致富的决心,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早出晚归,为红泥井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红泥井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熟练操作着现代化农业机械,有的弯腰劳作,精心呵护每一株幼苗。从锄地到秋收,外来务工人员在红泥井村务工时长约4-7个月,与当地农户共同经历着农业生产的辛劳与喜悦。

外来务工人员正在葵花地里除草

今年50岁的李秀丽从河南安阳来红泥井村务工,在村民的葵花地里,她和同乡一起为葵花地除草。她告诉记者:“来到红泥井村很适应,空气好,比老家凉快,每天能挣100多块钱,比在老家赚得多。”

在固阳县辉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黄芪地里,3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正在除草,法人王建军介绍:“我们已经种了3年黄芪,最初种了200来亩,当时雇用固阳县里站桥头的工人,今年种了700多亩黄芪,需要的人手多了,就雇了3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工人从‘点’黄芪到秋收都工作在红泥井,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到200多元不等。”

大流量 带火地方消费

本地村民曹荣荣和丈夫看准商机,干起了劳务中介,她告诉记者:“以往都是包了活自己做,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需要大量劳动力,我们想到了做中介,为外来务工人员介绍活,并提供食宿等服务。”

“41°固阳献”是固阳县近年来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固阳县地处北纬41度黄金纬度带,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很适合葵花和黄芪生长。红泥井村利用这些优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种植业。该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条件。

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不仅为红泥井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充足劳动力,更带动了村内消费的繁荣。过去,红泥井村的住宿、饭店和商店生意清淡,如今却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加而变得热闹非凡。商店里的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农业生产工具,从食品饮料到服装鞋袜,应有尽有。在村里开了二三十年商店的王有良感慨道:“相比去年,今年来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多了,商店的客流量也比平时好很多。”

这一变化带动红泥井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长。预计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可带动红泥井村收入150万元,这一数字对于曾经经济相对落后的红泥井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宋美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