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一个小乡村的反向“引工”之路

城市里大规模招工用工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像固阳县西斗铺镇红泥井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乡村,也吸引来了7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却让人不由得生出疑问: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正在除草的外来务工人员。

田家少闲月,仲夏人倍忙。红泥井村5.8万亩的土地上,7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成了田间劳作的主力军,他们成为红泥井村农业田园耕耘的一道独特风景。

仲夏时节,大地吐绿,正是黄芪花开飘香之际。走进红泥井村,在路边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黄芪种植地,郁郁葱葱的田地里,连绵的黄芪长得翠绿茂盛,一团团、一簇簇的黄芪花朵点缀其中。

走进大片的黄芪地,种植大户王建军正和十几个工人在黄芪地里除草,只见她们6个人排成一排,快速挥动着手里的铁铲,齐刷刷将一根根杂草“斩草除根”,为黄芪腾出生长空间。

“今年雨水充沛,黄芪的长势比往年都要好。”王建军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了700多亩黄芪。“最早我是种向日葵,这几年咱们固阳黄芪行情好、效益好,我这里的黄芪种植面积也从200多亩扩大到今年的700多亩。经过我们精心选种,黄芪这两年已经成为增收致富的‘法宝’。”

一芪兴百业。据了解,2024年,西斗铺镇种植黄芪面积4.9万亩,仅红泥井村就达3.5万亩。黄芪种植如今已是当地农民得实惠的支柱产业。红泥井村党支部书记赵明亮说:“每年六、七月份是黄芪田间管理的关键期。随着咱们红泥井村黄芪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发展,村内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一变化不仅为村内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也为红泥井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支持。”

为了解决劳动力欠缺难题,如今,红泥井村出现了从事劳务中介的新职业。

专门从事劳务中介服务的曹荣荣就是当地村民。她表示,到农忙季节前夕,她就开始联系四川、河南、甘肃等地的剩余劳动力,谈妥酬劳标准、生活住宿等待遇条件。

“今年光我这一家中介就带来了近130名外来务工人员,我们通过正规的劳务公司和大家签合同、上保险,安排吃饭、住宿等。现在,他们每天在田地里劳作,到手工资每人每天160元左右。”

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的务工人员李秀丽告诉记者,她在村北的种植大户这里帮忙除草,“工资按天结算,这里比我老家凉快,空气也好,干的活不算太累,每天还能净收入一百多块钱,我很满意”。

目前,红泥井村外省流入的常住务工人员约500人,县内每日到村务工人员约230人,这些务工人员为红泥井村60个农户、5.8万亩土地提供农业劳动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要一直待到秋收结束才返回。

赵明亮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尝到了种黄芪的甜头,每天想的是黄芪,村头巷尾议论的是黄芪,致富靠的也是黄芪。今年年景好,大家伙都盼着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来年能带动更多人种植黄芪。”说到黄芪,赵明亮有着说不完的好。“以前从来没想过,咱们这么个偏远的小村子能吸引700多人来打工干活。如今,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带动了村内的消费生产,从锄地到秋收,他们要在红泥井村长住4个月左右,咱们村里的住宿、饭店、小商店的营收也跟着增长了一大截,根据测算,仅今年这几个月就将带动红泥井村当地收入150万元。”

记者手记:

夜幕降临,霓虹闪烁,丰富的娱乐生活、夜晚的精彩不再是城市的专属。

行走在红泥井村的街头巷尾,升腾的活力带来十足的烟火气。“过去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现在村里的大小旅馆都客满,饭馆、小卖店生意很红火。”在街上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兼旅店的老板老王告诉记者,开店20多年,从来没赶上村里这么红火。现在,一到晚上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异常热闹。

谈到小山村,大家的刻板印象都是劳动力外流。但近年来,红泥井村不仅有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更吸引了许多外来劳动力到来。对红泥井村人来说,他们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想要可持续,关键在于要把关怀体现在公共服务的细节上,只有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当地的友好,他们才能更好地在这里工作生活,带动更多人来到这里,为当地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动力。

(文/图 记者:李楷谨;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